昨日有一則外電消息,似乎沒有受到媒體的太大重視,它指出全球星(Global Star)公司的衛星行動電話計畫將可能面臨破產停擺的命運。也許是因為有銥針畫失敗的案例在先,全球星步其後塵宣告出局也就不讓人意外,但若想一想計畫提出之初的風光場面,除了心理落差外,所付出的社會成本也不容忽視。

當全球星與銥計畫分別提出以48顆及66顆低軌衛星,來形成全球天空無間隙的個人行動通訊服務時,這頗為異想天開的念頭馬上吸引了無數人的目光,很快的就成功集資了近百億美元,將計畫付諸實現。但隨著替代性技術的發展及市場需求並未浮現,投資人馬上變成了債權人,而上百顆的衛星則因無人認養難以變現,更無力回收,只好成了空中垃圾,未來失去動力掉了下來,還可能應驗了「禍從天降」一詞。

其實以「技術突破輔以創新模式」來行銷、刺激市場,已是科技公司慣用的手段,雖非無往不利,但卻是生存的必要法門,這可以從他們在面臨景氣不振、獲利危機時,大幅裁員是面不改色,但非到最後關頭不輕言裁減研發預算,重視科技創新的程度可見一斑。為何如此呢?因為在這個時代,科技已不僅是好用的工具,更象徵著一股神奇而令人崇拜的力量,科技公司賣得不是現在,而是未來。

這個未來意味著,善用科技的企業或個人可以更有競爭力,而掌握因科技衍生的新模式、新商機,更可能使自己成為時代的大贏家。期待著新科技的出現,不斷地刺激、開發新市場,這和賭博、玩奇貨沒有兩樣,但當科技的信用喪失,或者說是科技的神話被戳破時,市場的需求馬上跌至谷底,經濟崩盤的危機也伴隨其左右而來。這個循環正不斷地在發生,起伏的幅度加大,週期縮短,該人不禁擔憂會不會出現難以收拾、全盤皆輸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