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即將成為過時商品』,這是我為資訊產業下的評論,先別急著否定這句話,看看我的理由再說。

/news/2007/09/14/1441147404.jpg

儘管資訊電子產業變化速度飛快,一下子推出新PC,一下子推出新款手機,但有時它又似乎慢地讓你幾乎忘了它的善變。讓我翻開資訊業的歷史故事提醒您,現在的電腦業巨擘IBM公司,在1943年時完全沒想過會有所謂電腦市場,當時的IBM董事長Thomas Watson甚至講了一句名言,"I think there is a world market for maybe five computers.",也就是說在1943年時完全沒有一絲電腦存在市場的空間,從效率與便捷性來看,這在當年是十分合理的,不過這並不是如同『摩爾定律』一般,具有使用期限超過數十年的鐵律;甚至於到了1977年,知名的電腦公司DEC依然還看不出PC存在的價值,當時的董事會主席Ken Olson說,"There is no reason anyone would want a computer in their home."這句話三十年前(1977年)是很合理,在1977年以後的三十年期間顯得很滑稽,不過,在1977年的30年(2007年)以後,將會慢慢變的合理。

現在看來,整個世界似乎都習慣必須有PC,不過市場的實際銷售數據告訴我們,PC已經逐漸式微,在未來的數年間,NB將躍居主流,NB即將超過PC的整體銷售量,PC將退出盤據多年個人運算領域的龍頭地位。不過嚴格來看,NB超越PC,代表的意義大不如前,不管是NB或PC,代表的仍然是個人運算系統,而當年的蘋果電腦創造PC,代表的卻是有別於商用運算系統的另一塊大餅-個人運算系統的誕生。

PC的式微,並不是因為NB的崛起而產生的,而是因為個人運算需求即將面臨全面解放,由於硬體製造技術與生產成本的限制,以往個人的所有運算需求,被迫擠在一台PC之中,高昂的成本讓使用者必須以一台性能強大的PC,肩負處理所有文書處理、電子信件、上網功能、播放音樂與影片等等需求,隨著摩爾定律的推展,硬體成本開始不是主要考量,以便利性來看,針對特定應用的專用機器勢必為未來最重要的發展趨勢,PC也將在這個情形下逐漸式微,未來你應該會購買專門用來聽網路音樂的網路收音機,你會購買專門用來看網路節目的網路電視,你會購買專門用來看數位相片的數位相框,你會購買專門用來做P2P連網下載數位內容的專用機器,你會購買能方便攜帶的NB,…….;這情形就有如經濟拮据時,全家能買一輛車就了不起,而一旦經濟寬裕,勢必得買許多台專用車一般,因此,未來家中的PC地位將會漸漸式微,化身為許多具有部分PC功能的電子商品。

相信看到這裡,你會很清楚為何PC即將成為過時商品,若是以上還不能說服您,建議您連上微軟的網站,看看微軟最新研發的Surface產品的示範短片,看看這個俗稱為『桌子電腦』的創意產品如何讓您可以觀賞照片、下棋、分享照片…,您會比較同意『PC即將成為過時商品』,這一句也許現在看來是錯的,而未來將是對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