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唸書和寫論文要找參考資料的時候,都要奔波埋首在各大圖書館和研究中心。網際網路和館內的書目搜尋系統就有如藏寶圖的指示,我就在漫無邊際的書庫間像玩捉迷藏似地,把躲在其中已許久不見天日的寶貝玩意抓出來。我還蠻享受這種找資料躲貓貓的遊戲,找來找去彷彿有種特殊的緣分在牽繫呼喚著。找到的東西部分已經泛黃了,有時也許佈滿塵蟎或污漬,不過那種終於找到妳的興奮和喜悅,就好像嗎啡一般可以讓我暫時忘卻了進度停滯不前的煩悶與痛苦。

BigPic:350x227
BigPic:350x227

不過在花錢買卡影印的時候,我就覺得我是不是又在自作孽了。回去面對著堆積如山的資料,才回過神來咒罵自己到底在搞什麼。那時就希望我可以把這些龐雜凌亂的東西放在一塊可以隨身攜帶的機器內,我想要出來參考的時候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找出來,不僅不會浪費紙張,又可以節省空間,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有可能。

不過幾年後,現在我們已經有了MID、Netbook,還有用電子紙製造的電子書。數位典藏和圖書資料數位化結合高容量的伺服儲存設備,搭配高速無線傳輸,已經讓那時我天馬行空的幻想,變成具體實現的市場產品。層層堆疊的雜誌、報紙和紙本書籍,已經可化成一部輕薄又省電、不用印刷且不用紙的電子閱讀器,儲存的書本容量可以越來越多。無論是台灣或是國外,圖書館、研究機構、出版公司、報社、網路書店、搜尋引擎廠商,都已在相互合作規劃開發電子書市場。

現在Google、Yahoo、Blogs、Youtube、Facebook、Twitter、Plurk,不僅是各類網路應用功能的名詞,也是多元行動上網科技作為的動詞,更是象徵21世紀數位網路世代性格的代名詞。那裡的世界瞬息萬變,對於習慣紙本知識體系的年長世代來說,雖然充滿好奇與新鮮感,但總不是那麼地容易親近。網路世代和青年學子不那麼由衷地熱愛接近書本,也是必須正視的課題。電子書或許能夠像手機一樣,充分地滲透進各個年齡層,讓不熟悉網路活動的人們也能夠習慣並願意使用,讓學生族群重拾閱讀的樂趣。電子書已可作為紙本文化體系和網路世界的媒介,除了閱讀外,也能上網瀏覽網頁、分享部落格心得,未來電子書功能普及在各種手機或是可攜式裝置當中,也即將成形。

電子書將改變的不僅是既有全球出版業的產業生態或是商業模式,我們習以為常的閱讀習慣,還有千年以來以紙本作為知識傳遞媒介的文化體系,也將因電子書而改頭換面。不過知識技術本身畢竟是屬於人類社會共同擁有的資產,只要我們願意申請,圖書館是對公眾開放的。但是電子書能嗎?瀏覽格式版本互不支援、書刊內容專利權被出版業巨頭掌握壟斷、數位典藏分享機制尚未建立、教科書資源開放平台整合不易等,這些隔閡都不是電子書本身的科技改變所能連帶地消弭的。電子書或能真正勾勒出知識經濟的具體輪廓,但它能否進一步傳遞開放知識,別讓書本只是在我們找資料寫論文工作需要的時候才有緣相見,這也不是電子書出現便能一蹴可幾的。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以後我不用這麼麻煩了。倒是可以有機會體會一下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句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