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的人工智慧议题相当火热,台湾科技部在2017年宣布,将於5年间投入新台币160亿元,分别在台大、清大、交大、成大4校设置AI创研中心,选出67件研究计画、300名AI专家,来发展台湾AI技术。
本月行政院长赖清德也在记者会宣布,要让台湾在2年内要孕育出1家「独角兽新创事业」,第一阶段,2年?至少孕育出1家具代表性的独角兽新创事业,第二阶段,促成至少3家具发展潜力的新创事业在6年内均成为独角兽。或许赖清德是为了呼应科技部的计画,然而实施起来确实是有困难性。
台湾知名人力银行也指出,目前线上AI全职工作数量破6,000个,较2015年同期增幅106%,远大於整体全职工作数增幅,其中六成五的AI工作集中在电子制造业、知识密集服务业。显然地,过去单纯以软体、硬体工程师为分类的方法必须有所改变,在中国的产业重心也有同样情况。
在中国为了让人工智慧变得更聪明,识别正确率更高,也聘请众多一般机器训练员来为「人工智慧」服务,也就是让人类收集相关数据,以协助人工智慧。另外也需要人工智慧测试员,来做品质监督,这两项职业虽然并非核心演算法工程师的工作,但也是必要工作范围。
人工智慧除了可以发展科技,在中国更是创造许多如小米、陆金所、美团等独角兽,却也成为了政府的利器。由於民间对个人资料的保护意识并不高,政府以防止恐怖攻击、犯罪为名,取得众多的人脸资料,更轻松的完成对人民的监控,而台湾的保护意识相对较强。然而也因此,中国在人工智慧的发展快速,已经有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趋势。
台湾要如何依靠自己岛国人寡的特性,打造属於自己的产业,而非与大国相比,会是科技部及赖清德未来规画的考量之一,一个独角兽企业,依靠的是大众对它的信心(因为尚未上市接受市场检验),台湾知名未上市的电动机车 Gogoro、人工智慧Appier都有相当的潜力,然而它需要政府什麽帮助呢?我想,健全、友善市场制度是当前最急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