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研院太空中心操控的福尔摩沙卫星五号(简称福卫五号),搭载国人第一个100%自制的遥测酬载,所拍摄到的影像可用於多元环境变迁的分析与应用,对於民生福祉、国防和基础建设等各方面皆有所助益。例如中央大学太空及遥测研究中心黄智远??教授使用福卫五号多光谱影像产制东沙环礁水底地形,协助内政部产制电子航行图。
|
福卫五号拍摄到的影像可用於多元环境变迁的分析与应用,对於民生福祉、国防和基础建设等皆有所助益。(摄影 / 陈复霞) |
卫星拍摄不受国界或距离限制。中央大学黄智远??教授团队先以空载光达资料搭配人工智慧技术进行训练,以建立东沙环礁水底地形类神经网路模型,再取得福卫五号多光谱影像,成功由光谱资讯反演出东沙环礁水底地形资讯,适用於水深量测。
福卫五号可提供解析度黑白2米、彩色4米的影像,以福卫五号影像反演出东沙环礁水底地形资讯後,相较於超高解析度(黑白彩色融合0.5米)且价格昂贵的WorldView-2卫星影像资讯,结果显示两幅影像所反演出的地形差异不大,福五所测得每一点的水深平均误差(不考虑正负)为1.62公尺,虽略逊於WorldView-2卫星的1.26公尺,但已足够使用。黄智远表示重点在於影像空间解析度的要求是细节或范围,以及不同光谱对於水底的穿透能力,而深度会影响精确度,卫福五号在1o米之内最具成效。
黄智远表示,水底地形的应用范围包括生物分布、环境监测、灾害管理及动物栖息地、产制地图及协助导航,使用福五影像资料建置水底地形,可以协助内政部产制电子航行图,强化航行服务,确保船只安全,以及保护海洋环境资源等。
此外,台湾大学理学院空间资讯研究中心朱子豪教授及张家豪组长则利用福卫五号多光谱影像判释水稻田,以及多类型敏感作物及蔬菜,作为农委会农粮署决策时的重要叁考依据。朱子豪提出采取不同技术的应用组合可以互补见成效,像是无人机载具必须规划,而在地面较精准且范围有限,至於卫星则不受气候如台风下雨等影响,光照可全面取得影像,并可有效节省人力及经费。
国研院国家太空中心主任林俊良表示,卫星影像的未来将趋向小卫星、共载发射、资讯可共用等。由於目前国际遥测影像市场2米解析度影像已非主流商品,国研院太空中心现正积极发展1米及次米解析度光学遥测卫星及合成孔径雷达卫星,预计未来10年将增加10颗卫星,而目前筹画下一颗遥测卫星福卫八号的解析度将比福五多了一倍,预计於2022年发射。对於政府扶植厂商投入卫星产业供应链,太空产业联盟目前36家,预计年底将达到40家,他认为目前业界缺乏的是相关零组件及子系统等的校对验证,太空中心将持续与产学研界合作探讨如何利用福五影像资料产制有效资讯,扩大自主卫星之使用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