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各产业及生活层面所产生的冲击与影响,为协助各产业寻求转型发展的方向及契机,工研院产业科技国际策略发展所举办「眺望~2022产业发展趋势」研讨会,以「净零碳排下的全球价值链重组商机」为主轴,于2021年11月3~12日起展开一系列研讨活动。今(10)日研讨会生医场次探讨主题为「医疗器材产业趋势与策略」,探究面对整体环境与疫情的冲击,企业如何透过产业及产品的转型,以创新模式来因应疫后整体经济变化,掌握成功关键之要素。
|
「眺望~2022产业发展趋势」研讨会今(10)日生医场次探讨主题为「医疗器材产业趋势与策略」。 |
工研院产科国际所分析师李尔芳长期观测医疗器材产业,回顾2020年的国际医疗器材产业,新冠肺炎疫情快速冲击全球各地,医疗需求结构变动大幅影响医疗器材产业,也推动精准医疗快速发展。全球人口高龄化持续带动医疗照护需求攀升,各国积极寻求更有效率的医疗解决方案,推动精准健康、数位医疗等技术发展及拟定相关政策,期盼藉由加速先进医疗科技发展来达成提升医病效率与延长健康余命的目标。观察近两年医疗科技超过10亿美元的并购案,以体外诊断、介入式医疗及与数位医疗相关的医材为热门标的,可见数位科技对于医疗产业的重要影响力。
根据工研院IEK Consulting报告,全球医疗器材市场规模在2020年达4,273亿美元,预估2021年可达4,377亿美元;预期将以年复合成长率4.8%的速度,至2023年达到4,914亿美元。展望未来,2022年全球预计仍持续遭受疫情的影响,人类逐渐建立与病毒共存之道,疫情的管理与感染的治疗将持续驱动医药与医疗科技的发展。人口高龄化与远距医疗是未来医疗科技重要的方向,高龄化疾病成为医疗器材市场主要驱动力,而远距医疗打破服务地点与距离的限制,场域与使用者的变化快速驱动着医疗器材型态的变革。李尔芳表示医疗器材产业须建立全球化布局的思维,和临床界更多的合作,透过临床实验发现实际需求,从中找到新机会,如此创新医材才有出路。
在医材制造上,现今3D列印技术已可应用于牙科、骨科、手术用具、助听器与组织器官等方面,工研院产科国际所分析师徐勤祯针对3D列印医用的商机,随着技术材料的发展创新和医疗需求渐增,将持续驱动着市场的快速成长。
由于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延烧,导致非紧急、选择性的门诊与手术多数递延或取消,大幅影响了如3D牙科列印产品服务的销售与营收。然而确诊病患激增,大量的个人防护需求致使许多医材供应严重短缺,3D列印产业得以利用其快速原型制作、在线共享设计与分散式生产的优势,以医疗级列印材料生产呼吸器零组件、个人防护用具、筛检诊断工具等,缓解医疗用品短缺的燃眉之急,同时亦展现了3D列印医材的生产弹性化与多样制造的可能。工研院预期,在疫情和缓、民众就医回归常态后,全球3D列印医疗器材市场将快速成长,将由2021年的23.9亿美元倍增至2026年的50.8亿美元。民瓮对于生物相容性舒适及美观的要求,让材料创新成为3D列印发展的要素,而可变形和立体结构的4D列印值得关注。 3D列印流程可区分为设计分析、积层制造及后处理等三阶段,软体服务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除了3D列印相关软硬体与材料厂商,多家大型医院也设立3D列印医疗研发中心,工研院亦于南科设立3D列印医材智慧制造示范场域,她建议透过联盟来加强产业聚落链结提供整合性产品服务,加速拓展现有的骨牙科列印领域,同时也看好未来智慧照护与癌症治疗的需求,可朝生物感测装置与组织工程等新兴列印技术发展布局未来潜力市场。
和鑫生技执行长苏上泳以单能X光产品为应用方向,从光源、模组到整机系统,透过产品、营运转型及跨业整合等方式,以创新模式进入医疗器材领域,分享其转变之机会与挑战。他指出,近二年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让全球生技与医材产业受到重视,精准检测与治疗之医材研发及创新均快速成长,台湾具备优良之工业制造技术,透过异业跨入与整合,将有助台湾精准医疗产业发展。
和鑫生技以单能X光应用相关产品为主轴,先期将X光透视技术应用在非破坏性检测。近年来,和鑫生技积极朝向高阶医材研发方向发展,从与产学研单位合作,研发制造出各类「低辐射剂量医疗影像诊断」产品之零组件,目前预计应用于骨龄骨松桌上型X光机、婴幼儿专用透视X光机、乳房摄影专用X光机及脑部移动式电脑断层扫描机等应用。另外,利用单能光源具备集中特定能量的单光谱,利用高效、集中能阶的特性,开发癌症复合式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