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物聯網成為今年自動化展的重頭戲,由於此架構的功能多元,造成製造業者在系統建置的功能導入評估困擾,因此在這次的展會中,多數廠商均以設備預診為重點展出,讓業者可先行導入此功能,再逐步擴大智慧製造系統的布局。
|
/news/2018/08/10/1058283650S.jpg |
設備預診主要是偵測設備中馬達、刀具…等零部件的狀態,透過訊號的擷取與分析,讓管理者可以掌握產線狀況,例如刀具預測分析技術,就可透過所設置的資料中心與客戶端機器串連;並經由中控台從遠端監控機器的冷卻液或刀具進給、震動等資訊,將參數值反饋公司,或經雲端計算平台,回傳使用者目前工具之健康監控,預知工具損耗狀況及減少工作損失,提高生產效率。
進一步分析裝設在帶鋸床上的感測器會蒐集機台運作資料,並通過網路傳遞到高聖公司(機台製造商)的雲端平台,結合帶刀具知識庫與專家系統及持續充實,具備機台故障分析、預先診斷、異常狀況自動處理、警示通知等加值服務功能,並可教導客戶最佳加工知識。若經分析預知有鋸帶、零組件更換需求,也會自動通知供應商,將備品零件運送給海外機台代理商,主動為機台使用者進行預先保養等服務。
設備預診功能導入後,製造業者可再由此進一步延伸出其他智慧化功能,讓工廠從多機器人工作單元轉換為多機協調合作,到更智慧化的人機協同作業。人員不再提供單純勞力,而是做為決策及管理者,執行複雜及需要判斷的作業,達到即時彈性調整產線和優化升級的目標;機器人則可從事重覆精密動作,再整合多軸關節、人機協同、3D視覺辨識、力量感知、順應關節等多項控制技術,提升快速應變和多方溝通能力,貼近現今需求快速變動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