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AI化,時勢所趨。身為國際科技供應鏈要角的台灣,要如何建立出獨特的AI生態系?中研院孔祥重院士今(24)日藉著領受科技部「一等科技專業獎章」,提出了對台灣AI生態系發展的三大建言。
|
科技部陳良基部長親自頒發中央研究院孔祥重院士「一等科技專業獎章」。(攝影/吳雅婷) |
台灣的科技生態系在國際上是少有的成功案例,孔祥重笑著表示,要把竹科一間成功的新創搬到國外去,是達不到現有效果的,因為那一間公司展現的科技實力,是竹科內部生態系夥伴共同串聯的產物。
「台灣現在需要的是一個AI生態系,而台灣在生態系這塊就做得很好。」他進一步指出,「不論是製造、機械還是半導體業,台灣都擁有其他國家沒有的完整供應鏈,因為台灣擁有良好的跨界溝通環境,產業內成員也共享未來願景,而這就是台灣的優勢。」
看好台灣科技業在國際的獨特角色,自科技部推動AI發展之初,孔祥重院士一直以來便致力於推動台灣產業AI化。
科技部陳良基部長表示,私底下我們都稱孔院士為「科技鬥士」,身為台灣科技領航人,他對台灣科技環境的建置和推動,有莫大的支持與助力。
陳部長進一步說明,有感於為推動台灣科技發展具有特殊貢獻人士的付出,科技部自改制後首次頒發科技專業獎章,給予廣達電腦林百里董事長、中研院孔祥重院士和新思科技陳志寬總裁三位台灣科技推手。
在頒獎典禮後,孔院士便提出對台灣AI生態系的三大建言。首先是「AI合作即服務(AI collaboration as a service)」,即透過垂直產業的共同基礎建設、共同經驗、合作系統和模板,打造產業AI化的新型商業模式。
孔院士解釋,AI這門專業需要透過和各領域的專家合作才能發揮效用,技術不是根本,應用領域(domain)才是最重要的。他表示,台灣在資料(data)方面是具有優勢的,尤其是製造業、醫療照護和某些服務業中,台灣的數據是有相當程度的累積。但要如何運用這些數據,就需要新的商業模式,在這方面,台灣的發展就相對較緩。
第二,和資料相關的法規和應用模型的發展應該並進(parallel development)。孔院士指出,法律規定(regulation)和原則(principle)不同,前者是要解決實際問題的。因此,在立法的同時就該有應用案例同步進行,這才算是建立有效的生態系。
最後,他表示,在台開設AI專業相關的博士班需要十倍的成長,因為欠缺AI人才是台灣目前產業發展受限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要處理這個問題,去國外挖人才是解決不了的,和國內學校合作才是根本。
就AI教育方面,孔院士也在2018年和中研院廖俊智院長,邀請國票金控魏啟林董事長,共同創立了科生會,其中一項專案便是建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該AI教育平台至今已培育5000位產業AI化人才,其中,製造業和九大醫療領域為重點培訓領域,後者已有超過600位醫師接受AI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