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化及行動化已成為現今醫療照護演變的趨勢,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於今(6)日舉辦「透過遠距醫療促進關懷與照護」與疫共存數位應用座談會。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提及,目前在遠距醫療領域以英、德及美為標竿國家 ,可以觀察參考其政策及作法,這三個國家在推動遠距醫療的共同條件為納入健保給付、遠距傳輸的資安認證及第三方物流的配合。她表示政府持續推動更便利的遠距醫療以及確保病患安全之間的平衡進行努力。期望建置以區域聯防為主軸的遠距醫療照護網絡,從法規檢討,技術/資訊/人員的整合,由點而面;以及透過公私協力,推動醫療資源普及化,落實全人全健康的願景,增加醫療可近性,亦提升醫療區域品質。
|
「透過遠距醫療促進關懷與照護」與疫共存數位應用座談會演講者合影。 |
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表示,「數位醫療(包括遠距醫療)」已成為國際組織如世界衛生組織(WHO)、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熱門的討論議題,尤其在APEC場域中,由於醫療與經濟關係密切相關,數位醫療成為美國商務部極為重視的議題。基於台灣的資通訊科技發達,需要各界的討論與激盪出未來台灣遠距醫療的發展方向。
台北醫學大學陳瑞杰董事指出,遠距醫療不僅是醫療體系永續發展的關鍵,透過遠距醫療常態化,更能降低醫院及民眾就醫過程的碳排放量,並促進健康平等,是達成永續發展目標(SDGs)及企業永續治理(ESG)與環境共好的利器。因此,未來的醫院必須虛實整合,而治療場域將會跨越界限,不再有院內院外、場內場外以及線上與線下的治療之分。從「健保」永續,到全齡「精準健康」,進而創造「健康數據」經濟,打造遠距健康大未來。
在診療前期愈早介入,後端耗費的資源將愈減輕。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邱弘毅說明,目前國衛院與遠傳電信合作5G健保VPN+居家長照醫療創新服務POC,在宅醫系統中導入虛擬健保卡後,資料傳輸更迅速,並討論遠距醫療應用於偏鄉及都會的不同層面,前者包括偏鄉衛生所及行動醫療車,後者為宅醫服務加上虛擬健保卡,將醫療服務導入居家或機構端,透過視訊協作達成醫養護整合。他表示,看重於未來90%亞健康的族群人口,期望能夠運用5G及智慧科技提升整體健康照護的效益,延緩人口老化進入長期照護的時間點。
邱弘毅表示,台灣不缺優秀的人才及優良的設備及軟體,但受限於既有法規、民情與健保制度,使得遠距醫療在實際執行仍然受到諸多限制。若要推動醫養整合服務,發展居家長照與視訊診療服務支援整合模式,其關鍵因素在於政府的政策設計(例如法規需鬆綁和給付須彈性)、遠距科技與跨專業資訊協作、個資與資安風險管理,以及醫院、醫師、居服員等利益攸關者之間的相互配合,才能將遠距醫療服務一條龍化。其實視訊模式是起點,設計整體資通訊解決方案為要。陳瑞杰則認為醫療數位化的挑戰與機會在於心態、法規、誘因及互通,而今問題在於醫療模式或環境永續的選擇?其實各國皆有數位落差的問題,他以美國印第安保留區採用傳真機為例說明,只要用心思考問題,就會找到解決數位差距的方法。
近年來在COVID-19疫情的影響之下,加速推動遠距醫療法規進程與因應疫情相關配套措施,台灣在疫情期間全面開放通訊診察治療辦法,為法規最大的調適化,將持續直到疫情指揮中心解散為止。藉此也觀察是否有弊端須改進。另外,近期智慧醫療區域聯防試辦計畫啟動,台大醫院雲林分院與成大醫院斗六分院的神經外科和整型外科將互聘主治醫師,以期在資源有限之下達到最佳化成效。
圖說:圖左至右為台北醫學大學董事陳瑞杰、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執行長林世嘉、衛生福利部科技發展組技監施養志、衛生福利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國家衛生研究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邱弘毅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