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的來襲,對生活模式或是產業經營都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全球暖化的問題更未因此而停歇。在世界各國與國際企業紛紛立下淨零目標後,後疫情時代實現永續發展尤為重要。
|
科思創講者工程塑料全球永續解決方案總監張祺 |
科思創也受邀參與4月22日下午德國經濟辦事處與桃園市政府聯合舉辦的「德國與桃園共創產業永續」線上論壇的專題講者,從化工產業的觀點出發,介紹原料與產品的「永續」關聯,尤其是工程塑料在市場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科思創講者,工程塑料全球永續解決方案總監張祺表示:「隨著各國提出氣候中和目標及政策,低碳發展已成為全球化大趨勢,聚碳酸酯作為高價值的工程塑料原材料,可從原材料端協助下游客戶及應用產業實現永續發展目標。科思創不斷邁向循環經濟轉型,2021年末科思創開始在歐洲提供全球首款零碳足跡的聚碳酸酯,讓我們離實現全面循環的願景又近了一步。」
今年3月1日,科思創宣布計畫在2035年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在實現這一目標的道路上,科思創在2021年已將單位產品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了54%,提前實現了其2025年的永續發展目標。
下一個里程碑,即是到2030年將生產中直接產生(範圍1)和外購能源(範圍2)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60%至220萬噸。長期來看,科思創的目標是在其生產過程中僅使用風能和太陽能等再生能源,以及生物質、廢棄物、二氧化碳或氫氣等替代性原材料。
此外,科思創將於2023年公佈針對價值鏈上下游環節產生的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範圍3)的長期減排目標。
科思創的永續發展解決方案組合中包括了工程塑料,消費後回收再生料與使用生物循環資源製造出的再生原材料,可幫助客戶實現其永續發展目標,如減塑及在價值鏈中減碳。
此外科思創也與台灣社會企業REnato lab合作,針對當前面臨最大回收挑戰的電子電器客戶,推出了循環設計指南。讓產品設計師能從產品設計初始,就將如何可於產品生命週期結束時有效進行回收的概念納入初始設計中。
作為循環經濟和氣候中和的先驅者,科思創在全球已有許多生產基地獲得ISCC Plus質量平衡認證,可以為其客戶提供通過基於質量平衡方法生產的含替代性原材料份額的高性能塑膠聚碳酸酯與硬質泡棉前體MDI等產品。
它們與用傳統方法製造的同類產品具有相同的品質,可直接應用,無需更改現有技術或加工流程,可快速地為客戶在其應用產品與整個價值鏈中減少碳足跡。
德國經濟辦事處處長林百科表示:「『永續發展』可視為21世紀最重要的議題之一,此概念從各個層面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隨著社會愈來愈重視永續發展,唯有秉持永續經營理念的企業始能立足於社會並獲得認可。許多位於桃園的德國企業已將永續概念運用在企業治理、產品製造,甚至是投入心力研究更加永續的方案。我們相信透過交流,德國及台灣企業得以共享產業知識並互相學習,共同實踐雙邊政府所設定的永續目標。」
實現氣候中和的願景需要整個產業、社會與政府的齊心協力才能達成,尤其在後疫情時代,跨產業間的合作是必要且重要的,如科思創所推出世界上第一個氣候中和的聚碳酸酯,結合了生產中使用的綠色電力,以及使用上游供應商的再生資源,整個供應鏈都已通過ISCC Plus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