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工研院奪APEC ESCI能源及運輸金獎 展現台灣綠能永續實力
 

【CTIMES/SmartAuto 陳念舜 報導】   2024年08月29日 星期四

瀏覽人次:【207】

APEC第14屆能源部長會議(14th APEC Energy Ministerial Meeting, EMM14)甫於秘魯利馬落幕,工研院分別以「漁電共生環社檢核機制建立與教育推廣計畫」、「智慧、永續電動公車解決方案」,在APEC ESCI競賽斬獲「智慧就業和消費者」及「智慧運輸」兩類別金牌獎,為全球社區綠色轉型帶來更多創新未來,也讓台灣的研發實力閃耀國際。

工研院近年推動漁電共生環社檢核,榮獲2024國際 APEC ESCI「智慧就業和消費者」優良案例評選金獎。圖為評審團主席Dr. Cary BLOYD(左) ,授獎予能源署執行團隊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王漢英(右)。
工研院近年推動漁電共生環社檢核,榮獲2024國際 APEC ESCI「智慧就業和消費者」優良案例評選金獎。圖為評審團主席Dr. Cary BLOYD(左) ,授獎予能源署執行團隊工研院綠能所所長王漢英(右)。

能源工作組(Energy Working Group, EWG)美籍主席貝納沙(Ariadne BenAissa)在頒獎典禮中特別提到對工研院的漁電共生案例印象十分深刻,並指出:「此案例對於推動能源和經濟的公正轉型具有深遠的啟發意義,成功實現了漁電經濟的發展與綠色就業的增長,同時推廣了智慧養殖教育,幫助傳統漁業進行智慧轉型,對亞太地區的其他經濟體具有重要的示範效應。」

其中以「漁電共生環社檢核機制建立與教育推廣計畫」,接受「智慧就業和消費者」金獎的工研院副總暨綠能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王漢英表示,在經濟部能源署的支持下,工研院導入環境與社會檢核機制並套疊生態圖資,不僅從源頭避免生態破壞,亦保障相關利害關係人,包含光電業者、學術專家、養殖漁民、在地社區與團體的參與決策權。更研發相關水質感測系統,在推動光電產業的新技術發展同時,也促進傳統養殖漁業的智慧轉型,這不僅提高漁業的抗氣候變遷能力,更培育更多創新技術人才。

工研院長期致力於能源轉型,加速推動再生能源的策略;目前業已協助經濟部與農業部完成漁電共生專區20,333公頃的公告,將可滿足政府規劃的3.5GW地面型漁電共生裝置量需求。在保持養殖生產效率的前提下,利用養殖魚塭的堤岸或引水渠道設置太陽光電設備,為漁村地區解決綠電開源的問題外,亦創造就業機會與協助養殖永續發展,達成活化地方經濟並兼顧環境保護等效益。

此外,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和交通部運輸研究所的指導下,工研院還攜手鼎漢國際工程顧問、新動智能合作研發的「電動車隊智能充電管理系統」,結合了AIoT技術與智慧交通系統,可加速台灣及亞太地區的車輛電動化進程,為智慧城市內的電動車能源管理與充電一體化服務提供強大支持,因此深獲評審肯定,拿下智慧運輸類金牌。

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研究所所長饒達仁表示,在經濟部技術司的支持下,工研院研發「電動車充電站營運管理系統技術」,共解決客運業者的3大營運挑戰:

1. 「非均流充電」技術,能有效減少電力契約容量需求,每年節省超過20%營運成本;

2. 「遠端偵控」技術降低了人力操作需求,減少操作失誤;

3. 透過「AI人工智慧分析技術」可平順化充電操作,不僅能延長電池壽命約20%,還能監控電池健康,確保電動公車運行順暢。

未來,此技術將擴充至跨場站、跨客運業者及跨系統的充電調度,可針對物流車及計程車等電動車隊進行充電管理,大幅縮短車隊業者電動化的陣痛期,加速達成淨零碳排目標。

關鍵字: 綠能  工研院 
相關新聞
工研院AMR聯盟打造統一規範 加速產業商用化
工研院攜手安永會計師事務 建構生醫新創完整生態圈
工研院攜手大南方產業 搶進功率半導體與氫應用商機
工研院運力管理系統攜手momo、7-ELEVEN 打造全台循環包材網路
工研院攜手日本三井不動產 打造臺日半導體生態圈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對整合式工廠自動化採取全面性作法
» 確保機器人的安全未來:資安的角色
» 以雷達感測器大幅提高智慧家庭的能源效率
» OT組織的端點安全檢查清單
» 生成式AI 整合機器視覺檢測的崛起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21.46.7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