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工研院夺APEC ESCI能源及运输金奖 展现台湾绿能永续实力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4年08月29日 星期四

浏览人次:【208】

APEC第14届能源部长会议(14th APEC Energy Ministerial Meeting, EMM14)甫於秘鲁利马落幕,工研院分别以「渔电共生环社检核机制建立与教育推广计画」、「智慧、永续电动公车解决方案」,在APEC ESCI竞赛斩获「智慧就业和消费者」及「智慧运输」两类别金牌奖,为全球社区绿色转型带来更多创新未来,也让台湾的研发实力闪耀国际。

工研院近年推动渔电共生环社检核,荣获2024国际 APEC ESCI「智慧就业和消费者」优良案例评选金奖。图为评审团主席Dr. Cary BLOYD(左) ,授奖予能源署执行团队工研院绿能所所长王汉英(右)。
工研院近年推动渔电共生环社检核,荣获2024国际 APEC ESCI「智慧就业和消费者」优良案例评选金奖。图为评审团主席Dr. Cary BLOYD(左) ,授奖予能源署执行团队工研院绿能所所长王汉英(右)。

能源工作组(Energy Working Group, EWG)美籍主席贝纳沙(Ariadne BenAissa)在颁奖典礼中特别提到对工研院的渔电共生案例印象十分深刻,并指出:「此案例对於推动能源和经济的公正转型具有深远的启发意义,成功实现了渔电经济的发展与绿色就业的增长,同时推广了智慧养殖教育,帮助传统渔业进行智慧转型,对亚太地区的其他经济体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其中以「渔电共生环社检核机制建立与教育推广计画」,接受「智慧就业和消费者」金奖的工研院??总暨绿能与环境研究所所长王汉英表示,在经济部能源署的支持下,工研院导入环境与社会检核机制并套叠生态图资,不仅从源头避免生态破坏,亦保障相关利害关系人,包含光电业者、学术专家、养殖渔民、在地社区与团体的叁与决策权。更研发相关水质感测系统,在推动光电产业的新技术发展同时,也促进传统养殖渔业的智慧转型,这不仅提高渔业的抗气候变迁能力,更培育更多创新技术人才。

工研院长期致力於能源转型,加速推动再生能源的策略;目前业已协助经济部与农业部完成渔电共生专区20,333公顷的公告,将可满足政府规划的3.5GW地面型渔电共生装置量需求。在保持养殖生产效率的前提下,利用养殖鱼??的堤岸或引水渠道设置太阳光电设备,为渔村地区解决绿电开源的问题外,亦创造就业机会与协助养殖永续发展,达成活化地方经济并兼顾环境保护等效益。

此外,在经济部产业技术司和交通部运输研究所的指导下,工研院还携手鼎汉国际工程顾问、新动智能合作研发的「电动车队智能充电管理系统」,结合了AIoT技术与智慧交通系统,可加速台湾及亚太地区的车辆电动化进程,为智慧城市内的电动车能源管理与充电一体化服务提供强大支持,因此深获评审肯定,拿下智慧运输类金牌。

工研院机械与机电系统研究所所长饶达仁表示,在经济部技术司的支持下,工研院研发「电动车充电站营运管理系统技术」,共解决客运业者的3大营运挑战:

1. 「非均流充电」技术,能有效减少电力契约容量需求,每年节省超过20%营运成本;

2. 「远端侦控」技术降低了人力操作需求,减少操作失误;

3. 透过「AI人工智慧分析技术」可平顺化充电操作,不仅能延长电池寿命约20%,还能监控电池健康,确保电动公车运行顺畅。

未来,此技术将扩充至跨场站、跨客运业者及跨系统的充电调度,可针对物流车及计程车等电动车队进行充电管理,大幅缩短车队业者电动化的阵痛期,加速达成净零碳排目标。

關鍵字: 綠能  工研院 
相关新闻
工研院AMR联盟打造统一规范 加速产业商用化
工研院携手安永会计师事务 建构生医新创完整生态圈
工研院携手大南方产业 抢进功率半导体与氢应用商机
工研院运力管理促momo、7-ELEVEN合作 打造全台循环包材网路
工研院携手日本三井不动产 打造台日半导体生态圈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对整合式工厂自动化采取全面性作法
» 确保机器人的安全未来:资安的角色
» 以雷达感测器大幅提高智慧家庭的能源效率
» OT组织的端点安全检查清单
» 成式 AI 整合机器视觉检测的崛起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8TD9PTR2STACUK5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