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目前的穿戴式应用来说,还是以智慧手表与智慧手环为大宗的应用类别,从苹果、三星、华为、华硕、Garmin与EPSON等,都有投入。就功能类别来说,可以很明显看到,像是计步、睡眠或是基本的运动状态的侦测都已经是基本的必备功能,而我们也能看到,像是中高阶的功能,如心率、导航与血氧浓度等,也成了高阶智慧手表的重要功能之一。
|
/news/2016/08/11/1549505830S.jpg |
TrendForce旗下拓墣产业研究所穿戴装置分析师蔡卓卲表示,不论是智慧手表或是手环,大致上都具备了睡眠侦测与计步这类的基本功能,其主要的原因在于在硬体规格上,都有内建了以MEMS(微机电系统)为基础的六轴动作感测器,再搭配对应的演算法,就能形成上述的功能。就硬体成本来说,随着技术不断演进,六轴动作感测器的购置成本已经相当的低,演算法方面,只要产品的出货量够大,就有办法平均分摊,所以在智慧手表与手环的市场有这样的现象,其实并不意外。
在一两年前,智慧手表与智慧手环的话题相当火红,许多厂商也争相进入这个战场,但到了现在,市场并没有明显的起色,蔡卓邵分析,就硬体成本来说,品牌业者能从智慧手表或是手环得到的利润相当有限,更遑论代工业者,其次,大多的品牌业者在市场策略上,大多强调硬体规格,而非从功能应用出发,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何切中其需求,才是能否胜出的关键。
蔡卓邵观察,台面上主要的穿戴式装置业者,其穿戴式产品都不是业者的主力产品,像是苹果、三星或是华为等,都是以智慧型手机为主,穿戴式产品则是与自家产品互相搭配,以形成更多不同的应用。而智慧手环大厂Fitbit就完全是以手环为主,但如同前面所提,由于利润不高,所以在行销或是媒体操作的力道上,就相对有限。但Fitbit本身在市场策略上,其诉求切中消费者的诉求,所以在智慧手环领域就成了领导品牌之一。
蔡卓邵认为,穿戴式应用进入到一般消费大众市场,在短时间内很难有所起色,在消费者普遍不是都很买单的情况下,连带地影响Apps(应用程式)开发者在穿戴式产品开发对应软体的意愿,进而产生恶性循环。短期来看,手表或是手环类的产品还是要从应用端切入,像是专业运动搭配教练的配套服务,以切入使用者的需求,才能形成良性的商业模式。像是Garmin推出专属的高尔夫类型的手表,或是在中国市场已经有健身中心推出专属手环跟专业教练的配套服务,都是很好的例子。
不过,蔡卓邵也强调,长期来看,我们在路上渐渐可以看到,智慧手环与智慧手表的能见度愈来愈高,这表示某程度上,一定是有些功能切中了部份消费者的需求。诉求「便利性」就是很好的切入点,像是如何协助消费者在消费上更为便利,或是回到家就能马上开门,这就会是智慧手环与手表未来成长的重要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