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這一年以來,太陽能電池令人關心的焦點是在價格上顯示的劇烈變化,價格滑落了近五成。
|
面對歐美太陽能電池對大陸廠商反傾銷,反而造就台廠機會。 |
價格劇變的原因發生在去年11月,美國決定今後五年對中國太陽能電池製造商課稅,項目是反傾銷和反補貼稅。美國和歐盟製造商投訴,中國快速擴大生產導致市場供過於求,使其他廠商的利潤下跌且股價失控,加上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也指控中國大量低價傾銷對美國產業造成損害,因此超過一百多家中國太陽能電池製造商將面臨美國政府的徵收課稅,比如全球最大的太陽能板製造商尚德電力、以及另一家主要廠商天合光能都已經被徵收超過20%以上的關稅和反補貼稅。
為了避稅,中國企業得採用來自其他區域的零件,轉單效應提高其他亞洲區製造商的生產率。台灣企業茂迪在日經新聞的採訪中表示,本來只有五成產能利用率自去年夏天開始提高到九成以上,而增加的部分正式來自中國太陽能製造商的訂單。不只美國,歐盟的歐洲委員會也在進行中國製品的反傾銷調查,如果一樣認定成立,對台灣轉單效應會更明顯。台灣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商訊晶能源科技也從去年秋季開始提高產能利用率至九成,董事長郭彥辰對日經新聞表示,增加的部分是來自歐洲和日本的訂單。
除了美國和歐盟對中國企業反傾銷的結果,影響太陽能電池的價格和轉單效應之外,該產業還有一個令人注意的情況正在發生,那就是各企業的板塊重組。韓國企業Hanwha Group在2012年收購了宣布破產的德國太陽能電池廠Q Cells,這家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陽能電池製造商所持有的技術、設備和人才,可望為Hanwha奠定極佳的生產基礎並強化競爭優勢。事實上Q Cells在宣布破產的一年前就陸續將產能外包到馬來西亞,Q Cells成為德國太陽能產業中倒閉的第4家企業,顯示了德國的生產能力下降,亞洲製造商快速興起,尤其是有低廉人力又有政府提供低利貸款的中國,一舉痛擊德國太陽能產業。無論怎麼說,太陽能產業重整後是愈靠向亞洲區製造商了。
在原料矽方面,日本大廠Tokuyama的馬來西亞廠本來預定今年6月生產,因為受到太陽能價格暴落以及日幣相對匯率高的兩大因素,已經轉向生產半導體用原料。新日鐵住金的子公司和夏普合資的原料矽公司2014年將解散。台灣的新日光能源科技以發行新股的方式合併了旺能光電。看來今年關於反傾銷調查導致價格變動,以及太陽能業界內企業的重新整合,都是關注太陽能電池發展趨勢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