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戰局從來不曾在電子業界消聲匿跡,相反地,無形的智慧財產權已經變成企業最重要的資產。近日翻上檯面的專利攻防戰再添數樁,從賣產品到賣專利、再到靠智慧資產獲益的趨勢發展,大型企業有本錢投資佈局,而中小企業雖然相對資源不足,但適合向外部尋求奧援。
近日電子業發生的專利訴訟案又添兩樁,分別是專利授權大廠Rambus在成功向Nvidia索賠成功後,再度控告包括聯發科在內的五家廠商(博通、飛思卡爾、LSI、意法半導體)侵犯其記憶體相關專利技術。而加州理工學院也按鈴申告Nokia、LG…等5家手機品牌商侵犯相機感應元件的9項專利。加州理工學院的提告無疑也是告訴業界,別以為侵犯學界專利就不會「出事」,因為不僅學界隨時可能將專利移轉給業界其他廠商,學界本身也可以提起訴訟。
根據美國智財權威機構Ocean Tomo研究顯示,美國S&P500大企業之帳面價值從1980年佔其市場價值的80%,到2009年有形資產的價值直落至企業市場價值的19%。顯示出不可再以有形資產作為評估企業價值與競爭力的基礎標準。國際間已將智慧資產及經營管理水準,作為判斷公司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
大公司在專利佈局上花錢從來不手軟,以蘋果電腦2007年起掀起的手機觸控風潮為例,產品研發並非一朝一夕的一頭熱,以蘋果在2009年控告2009年Nokia侵權的13件專利中,就有9件已申請10年之久,即便當時觸控技術應用有限,但蘋果寧可備而不用,就是避免日後引發專利衝突。
至於中小型企業,或許內部尚無力獨自培養專業專利人才,但可向外尋求專業顧問之協助,除私人顧問公司之外,經濟部工業局亦委託資策會科技法律中心擬定機制,協助企業依據「智財報告書」來評估企業自身的價值何在。這樣的作法已先後見於歐、美、日,以公開的標準方式,提供透明的智慧財產資訊揭露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