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是少數持續參與戰爭的國家,從越戰到伊拉克戰爭,許多美國士兵都因參戰而在生命中留下烙印。這些參戰士兵,或許在戰場幸運戰勝、或許不幸被俘遭遣返,戰場上的血腥與殺戮經常讓他們罹患創傷症候群,返國後無法過著正常生活,影響家人或鄰居生活,甚至自殺、犯罪。這也是我們所熟知的「創傷症候群」。
|
(Sorece:www.defense.gov) BigPic:349x262 |
美國國科會(NSF)早在1998年就認定模擬技術在科學以及工程領域的重要性,並明定其為理論與實驗以外探索科學新知的第三條路徑。有賴3D軟體以及感測技術精進、成本降低,目前台灣已可見到虛擬醫療實境的應用案例。
由於創傷症候群在美國是熱門的研究議題,南加州大學創新科技中心(Institute for Creative Technologies)教授Albert Rizzo博士,就以3D方式,創造一軟體「虛擬伊拉克」(Virtual Iraq)。患者藉由上頭盔顯示器、透過各式感測裝置,進入虛擬的戰場。隆隆砲聲、爆炸震動、煙硝味道…,精神科醫生可透過這套系統,協助患者一步一步找到心中的恐懼,克服它、遠離它。
事實上,虛擬實境技術在醫療領域的發展一直無法落實,其原因有二。第一是過去3D技術成本太高,醫院難以負荷,第二則是2D影片品質不好,難以引導患者進入實際情境。近年,3D內容成本逐漸下降,加上感測技術的精進,不但美國以虛擬實境方式訓練士兵作戰能力、治療創傷症候群,台灣,也以同樣的方式治療懼曠症等精神性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