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2016年迄今未歇的美中貿易戰火正逐漸向科技戰延燒,專利開發與佈局就像是公司經營的獨門功夫,也是企業生財的核心技術,已成為許多國際大廠威嚇後進廠商、索取鉅額權利金,或阻斷對手市場佈局的重要手段。在如今逆全球化時代,對於有意選擇分散生產基地的台灣廠商尤其重要,必須妥善布置於攻守兩端策略,以免在台灣國家隊十年磨一劍的成果,卻可能兵敗於國際盃無形資產中的專利智財布局。
|
於此網際網路與資通訊設備發展迅速的時代,任何看起來跟資通訊無關的傳產實體終端應用、技術,都可能隱含著無窮的市場潛力,千萬不要自我設限。 |
即除了到各地生產的不同成本及投資風險之外,若以美國為主力銷售/代工市場的業者,還應考量美國商業文化畢竟與台灣不同,訴訟是必備商業武器之一。且英美法系又與台灣差異甚大,就算是涉及高度專業的反傾銷或專利案件,在美國仍由一般民眾組成的陪審團來決定;原告還有權選擇要在何處地方法院提告,保守的當地人及法官自然會以保護美國廠商為榮,又不必依照起訴金額繳交裁判費,而限制原告索賠金額。
反觀因為台灣廠商對於美國法律制度不熟,至今檯面上所有被告「自認清白」的下場都非常慘。因為受限於台灣少見的「證據開示制度(discovery)」,要求被告提出所有相關資料,律師需要耗費非常多時間篩選大量資訊,並排除營業秘密;加上過程中翻譯文書、交通、鐘點諮商的訴訟費用又貴,更難以贏在終點,訴訟打愈久燒愈多錢,很多訴訟贏了卻丟掉半條命。
因此,在守勢端為了降低在美國的訴訟風險,除了長期來說可以考慮赴美國設廠或公司,於當地直接生產銷售到美國市場的產品,以切割台灣母公司集團的法律責任之外;短期而言,還應強化法務意識,例如將顧問律師納入重大決策的討論,使得相關文件及談話就會受到律師客戶通訊特權的保護,原告無權得知,也不能作為證據。如果涉入訴訟,則該任用同時熟知台灣及美國法律的律師來進行訴訟管理,一方面有效控管美國律師團隊的時數及費用;更重要的是,確保公司與美國律師溝通的時效及準確性,以及翻譯文件的正確度。
例如2017年台灣吸塵機器人大廠松騰實業公司(Matsutek),便曾因為在短短20年間成為世界第二大廠,而被美國吸塵機器人大廠iRobot公司重點關注,具狀向麻薩諸塞州地方法院提告,列入北美、中國大陸及台灣共11家企業所製造,並進口美國銷售的吸塵機器人,共侵害iRobot公司的6項美國發明專利;並要求直屬美國總統的國際貿易委員會(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 ITC),在1年內禁止相關侵權產品繼續進口,或供應銷售已進口產品到美國。
因此耗費松騰公司大量人力、時間準備訴訟,就連律師在會議室吃pizza的時間,也要算在鐘點費。還被美方要求提供2003年迄今的所有研發資料電子檔,最後不得不付費委外處理,導致工程師、業務、產品經理為此幾乎忙了一整年,耽誤到新品開發進度,才知道該隨時準備好研發紀錄等資料的重要性,上了一堂300萬美元的專利課。
最終促成攻守易位,翻轉勝負情勢的關鍵,則是利用工研院機械與機電系統所長期布局的機器人相關專利權組合為後盾,可用來箝制iRobot最新發表的「9」系列高價位旗艦機種,以及發展出來的視覺導航清潔功能,屬於有效的「攻擊型專利」。進而精選出移動平台、潔淨單元、估測與建地圖系統方法、定位系統模組共4件專利組合反擊,主動登門救援,才總算見到一線生機。
同時強調必須在針對企業專利布局和申請的時機上有所選擇,由於外國人在世界各國申請專利,總是比較吃虧,每當美商興訟時,美國專利訴訟法便會賦予法官有極大權力,任何意圖或有迴避侵權的作為都可能觸法,即使被告在美國申請專利,也無法壓迫盡快和解,所以即使被告專利技術再強,仍應配合法律訴訟程序、策略才有用
但因為iRobot每年在台灣市場銷售數量有限,也不怕在台灣提告,所以松騰實業最後還是接受華裔律師建議到大陸提告,便有機會能扼殺其最大消費市場,瞬間切斷其出貨、營收。單就此案例看來,還是申請大陸專利較划算,可讓攻擊型專利發揮最大價值。
松騰實業不僅因此特別聘請美國專家,撰寫反擊專利無效的報告;還請律師警告iRobot,很少有外商能在大陸侵權官司得利。最終於2017年12月分別向大陸廣東地方法院、保安知識產權局,反訴iRobot廣東代工廠仿冒,侵害工研院授予松騰的2項專利權,促成保安知識產權局直接以行政處份查扣代工廠內的iRobot 6系列產品。
剛開始起訴iRobot當然不怕,還想申請移轉管轄權到北京、上海、麻州、台灣等地方法院提告;並提出多達400頁文件表達異議,認為該專利係抄襲前人設計而無效。所幸拖了3個月未果,在第三方侵權報告出爐前,就逼使iRobot在短短不到1個月時間內申請和解,雙方達成Win-Win「交互授權(Cross-licensing)」協議,並於2018年1月16日請求ITC終止調查、向麻州地院撤告。
之後松騰業績反而因禍得福更好,主因就是其他比松騰產品售價更低的10家競爭對手挨告後,都無法銷往美國。導致松騰於2017年末,從每年銷售150萬部增至200萬部吸塵機器人,在全球約600萬部市場規模中的占有率排名第二。
可見未來台灣除了高科技產業與各國競爭,本來就很重視專利佈局之外,於此網際網路與資通訊設備發展迅速的時代,任何看起來跟資通訊無關的傳產實體終端應用、技術,都可能隱含著無窮的市場潛力,千萬不要自我設限。一般中小企業經過十年磨一劍的專利技術再強,不要期待僅藉此被動防禦,還希望申請攻擊型專利,之後可能生效用來救命,或配合法律訴訟程序、策略給對手封喉一擊,阻止對手無限擴大專利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