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看漲的晶圓代工第四季平均銷售價格(ASP),竟出現中芯看跌5~10%的消息,而中芯現象究竟是個案,還是會蔓延到同業,不但逼得原本最「穩」的晶圓代工法說會提前熱身,也讓台積電與聯電對第四季ASP的看法,突然成為外資圈討論的話題。
按照外資法人的推論,中芯第四季ASP下滑應該只是個案,台積電與聯電第四季ASP應會分別成長3~6%,而中芯「逆勢而為」,跟產品結構(product mix)有很大的關係。
第一,中芯有兩位大客戶Broadcom與TI,這兩家廠商因訂單量大,議價能力(bargainpower)強,與代工廠商間的價格變化更是錯綜複雜,向來是價格高手,也因此,Broadcom與TI分別用了五家與四家的代工廠商。
遇到Broadcom與TI這樣的強勢客戶,且佔中芯整體營收比重的15~20%(台積電為8~10%、聯電為10~15%),只要價格出現些微變化,對中芯ASP影響就很大。
從另一個角度看,台積電與聯電因良率較高,每片晶圓享有的ASP也理應較高,以TI為例,幾乎都將訂單轉到90奈米製程,中芯若無法在90奈米交出較佳的良率成績單,不用等到TI議價,訂單當然會往良率高的廠商跑。
至於Broadcom,在外資法人眼中,本來就是價格高手,中芯有關Broadcom的訂單,多少也跟特許的0.18微米打對台,中芯能從Broadcom討到多少價格便宜,不無疑問。
接著,佔營收比重高達四成的DRAM部門,應該才是中芯第四季ASP下跌的最主要原因,從三星電子、力晶於法說會中針對DDR2所釋出的論調幾乎就可明瞭,曾經是中芯搖錢樹的DRAM,現在反倒成為尾大不掉的包袱。
中芯在北京的十二吋廠幾乎都以DDR2為主要產能,良率若輸給力晶、南亞科,DDR2過剩產能所引發的庫存問題,就成為ASP不振的元兇,也證明企業產品組合的重要性,中芯若願意將景氣循環波動大的DRAM部門比重提高到四成,心臟當然得要夠強才行,這也是為何中芯第四季ASP下滑僅是個案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