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電池市場在金融風暴後終於露出曙光,根據市調機構IEA預估,2010年全球太陽光電產業產能將達到364億美元市場。中國積極開發太陽能資源,以低價的競爭策略,成功的主導太陽能矽晶片與太陽電池模組市場,在2009年市佔高達33%,遙遙領先其他各國。據傳,美國大廠SunPower為了搶回市佔率,透過委外的方式取得較低效率的產品,貼上其副品牌Serengeti,瞄準低價市場,準備與中國一拼高下。
美國太陽能大廠SunPower於5月3日發表一款高效能的太陽能電池面板E19,可以達到19%或者更高的光電轉換效率。但是同一天,卻有消息傳出,SunPower另外委外取得低價太陽能電池及模組,光電轉換率為市面上一般的14%左右,貼上其副牌Serengeti,準備在市面上販售。這個消息在行業裡引起一陣喧嘩,因為Sunpower一直以開發高轉換率的太陽能電池為市場策略,這回卻加入市佔率最高的低價太陽能模組市場。
一般市面上販售的太陽能模組的光電轉換率為15%,在實驗室裡的成效比較高,可達到42%,日前SunPower發布的高效能太陽能電池面板光電轉換率比市面上高出4%左右,由96個太陽能電池所組成。SunPower一向認為該公司產品的競爭優勢在於高效率太陽能模組,可打出低價紅海市場,往新藍海邁進。分析師認為,若現在反過來搶攻低價太陽能模組市場,應該與SunPwer打算拿下25%的美國太陽能模組市場有關。
亞洲製的低價太陽能模組雖然光電轉換率比較低,但是價錢相對更有競爭優勢,因此金融風暴後,太陽能市場進入低成本的第二波價值鏈移動。以往擁有技術優勢的美國、日本及德國因為敵不過亞洲新興國家中國、台灣以及韓國的低成本優勢,日漸在市場上萎縮。而台灣跟中國則動作頻頻,不斷擴大其產能,以低價優勢佈局全球,企圖將太陽能模組衝向每瓦1美元的生產成本。目前太陽能市場主要在歐洲與中國,台灣廠商早就看好市場動向,積極布局。台積電入股茂迪在湖南長沙設廠、友達近日在捷克設模組廠等,在在顯示台灣太陽能產業切入供應鏈已經成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