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科思創開發出可用於3D列印的新材料
 

【CTIMES/SmartAuto 編輯部 報導】   2016年06月28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25344】

所謂3D列印,是指先在電腦上設計幾何結構複雜的三維部件,然後使用CAD資料在一台特殊的3D印表機上製造該部件的奇妙方法。原型和樣品能以合理的成本一層層地被製造出來。

科思創3D列印新材料具有客製化的性能,適用於所有普通列印技術的綜合產品線,適合工業化生產,並設置3D新實驗室。
科思創3D列印新材料具有客製化的性能,適用於所有普通列印技術的綜合產品線,適合工業化生產,並設置3D新實驗室。

在意識到這些增材製造技術的優勢之後,目前工業上也將其視為高效、批量生產複雜或個性化部件的大好機會。3D列印投入更廣泛的應用之前,面臨一些必須解決的問題。其中一個關鍵問題是缺乏合適的材料。雖然有超過3000種材料可用於傳統的部件製造,但只有約30種可用於3D列印。

適合所有普通3D列印法的新材料

科思創(Covestro)以聚氨酯技術著稱,目前正在為所有的普通3D列印方法開發各種各樣的細絲、粉末和液態樹脂。

科思創首席創新官Markus Steilemann博士表示:「我們在市場上出售的產品具有多種性能,如堅韌度、耐熱性、透明度和彈性,這些屬性能支援很多新應用。科思創將為促進3D列印在工業批量生產中的應用做出重大貢獻。我們認為,現在需要把材料資料整合到3D印表機所使用的軟體中,以便進一步優化部件結構,」。

尋求合作夥伴

科思創3D列印活動的全球負責人Julien Guiu補充說明:「我們想與技術鏈中領先的合作夥伴攜手進一步提升這些開發。這些合作夥伴包括配方設計師、3D印表機製造商、軟體公司、服務供應商,當然還有原始設備製造商。」

為此,科思創近期在其位於利物庫森的總部新建了一個3D列印實驗室。該實驗室很快將收到附加設備,科思創及其合作夥伴會通過此實驗室開發材料解決方案,並在實操環境下測試這些解決方案。科思創的增材製造團隊在使用普通3D列印技術的材料加工方面具有全面的知識技能。

熔絲製造技術(FFF)的多用性

科思創為FFF技術可用的細絲提供了寬泛選擇,從柔性熱塑性聚氨酯(TPU)到高強度的聚碳酸酯(PC)。

科思創TPU非常適合增材製造,這得益於它出色的耐磨性和彈性。典型的應用包括體育用品、鞋類或汽車。

科思創的PC品級由合作夥伴Polymaker轉變成細絲,這種產品顯示出極佳的溫度穩定性和堅韌性。由這些聚碳酸酯製成的3D列印產品可用於照明、設計或其它依賴良好堅韌度甚至可暴露於高溫的應用。

第一種可用於選擇性鐳射燒結(SLS)的完全彈性材料

科思創還為選擇性鐳射燒結(SLS)提供TPU粉末,選擇性鐳射燒結就是用雷射光束來燒結材料,一層層地創造出立體結構。TPU的硬度和彈性相對較弱,具有在SLS中普遍使用的材料所不具備的優勢。例如,TPU粉末已應用於個性化高性能鞋底的工業生產中。科思創的合作夥伴Lehmann&Voss&Co在主要的鞋類原始設備製造商處,按配方製造產品並推向市場。

用於工業增材製造的下一代液態樹脂

科思創正在開發立體平版印刷(SLA)、數位光學處理(DLP)和噴墨印刷系統。

這些以PU為原料的樹脂為客製性能(硬度、彈性、耐化學性及耐候性)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機會,因為科思創具有各種各樣的異氰酸酯和多元醇。這種化學應用能讓使用者在體素層面客製化物體性質,比如製造梯度材料。(編輯部陳復霞整理)

關鍵字: 3D列印  增材製造  材料加工  實驗室  科思創  Covestro  製程材料類 
相關新聞
科思創與ADNOC簽署投資協議 支持其公開收購要約
科思創協同產品設計 全面邁向循環經濟
震旦通業展示「嵌入式+無模具」多元應用 以3D列印滿足客製、創新需求
科思創聯手納斯特與北歐化工 打造汽車產業循環經濟
科思創推出阻燃級TPU電纜護套 滿足高阻燃性電線電纜應用需求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您需要了解的五種軟體授權條款
» 從Embedded World 2023看Edge AI及TinyML最新發展趨勢
» 能耗個個擊破 5G與AI的節能之戰
» 塑化循環經濟再添競爭力
» 為AI注入理解力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2.113.14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