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產品 /
R&S推出sub-THz超寬頻訊號分析解決方案
 

【CTIMES/SmartAuto 報導】   2020年04月13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4421】

Rohde&Schwarz(R&S)透過展示140GHz D-Band的Multi-Gigabit資料傳輸,為太赫茲(THz)頻率範圍的研究鋪平了道路。R&S FSW高性能頻譜分析儀搭配R&S FSW-B8001硬體選配,支援無與倫比的8.3GHz系統分析頻寬。Rohde & Schwarz將很快提供這種新的硬體選配。

R&S FSW提供全新、獨家的8.3GHz系統分析頻寬硬體選配
R&S FSW提供全新、獨家的8.3GHz系統分析頻寬硬體選配

隨著行動技術的發展,訊號頻寬不斷的增加,從而實現了越來越高的資料吞吐量。Rohde&Schwarz的配置代表了一些最前瞻的研究正在探索超寬頻sub-THz頻段的資料傳輸。

在此配置中,寬頻基頻訊號通過R&S TC RSE頻率轉換器升頻到所選的140GHz頻率。全球領先的類比訊號發生器R&S SMA100B為升頻器提供穩定本地振盪器訊號源。頻率轉換器連接到喇叭天線,通過Over-the-air(OTA)方式進行訊號傳輸。傳輸的訊號通過另一個喇叭天線接收並降頻。

R&S FSW配置全新、獨家的8.3GHz頻寬選配R&S FSW-B8001進行訊號分析,能夠進行訊號品質量測,例如誤差向量幅度(EVM)以評估傳輸效能。此配置展示了各種常見的調變格式。Rohde&Schwarz的新型四通道電源供應器R&S NGP800在此配置中為各種零組件進行供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Rohde&Schwarz支援太赫茲相關前瞻研究

隨著無線通訊和感測技術的發展,對更高頻寬的需求變得顯而易見。這些發展將頻率範圍推到了sub-THz和THz頻率範圍,並且依循著5G開始的進程,OTA測試變得必要。在這些頻率下,RF前端模組整合度更加提高,若要根據訊號(EVM)和帶外發射(ACLR、SEM、Spurious)進行特性分析,就需要涵蓋從微波、毫米波至sub-THz靈活的OTA測試配置。

此建議配置可以輕鬆地安裝到R&S ATS1000天線測試系統中。這使設計工程師能夠對RF前端模組原型和參考設計進行特性分析,並將其使用在支援蜂窩和非蜂窩技術的更寬頻的未來設備中。例如,IEEE的802.11ay標準允許進行通道綁定,從而可以產生頻寬超過8GHz的訊號。R&S FSW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支持此類應用所需內部系統分析頻寬的頻譜分析儀,從而大大簡化了R&D階段的複雜配置。

Rohde&Schwarz技術經理Andreas Roessler說:「儘管Rohde&Schwarz滿足了目前仍在定義和推出的5G技術的測試需求,但我們已經在研究技術在未來的發展方式。這項突破性的D-Band測試代表了Beyond 5G研究的重要一步,從而引領了下一代移動技術的發展。」

此特定頻率範圍的系統展示原定應在由奧盧大學主辦,在芬蘭Levi舉行的6G無線峰會上進行。由於將以虛擬方式召開此峰會,此系統配置將展示於R&S即將發布的影片中。

關鍵字: 訊號分析  OTA  R&S 
相關產品
R&S推出RT-ZISO隔離探針測量系統 用於快速切換信號精確測量
R&S新款3GPP 5G一致性測試解決方案縮小設備占地面積
英飛凌AIROC CYW5551x為物聯網應用帶來Wi-Fi 6/6E性能和藍牙連接能力
R&S攜手高通測試3GPP Rel. 17 GSO和GEO衛星晶片組
R&S信號產生器和分析儀被批准用於測試5G RAN平台
  相關新聞
» 阿布達比設立人工智慧與先進技術委員會 引領未來科技發展
» Bureau Veritas協助研華成功取得 IEC 62443 認證
» Valeo將與ROHM合作開發新世代功率電子
» 葉片小保鑣:新型感測器助農夫精準掌握植物健康
» Lyten投資鋰硫電池工廠 預示新型電池技術進入商業化階段
  相關文章
» 創新光科技提升汽車外飾燈照明度
» 以模擬工具提高氫生產燃料電池使用率
» 掌握石墨回收與替代 化解電池斷鏈危機
» SiC MOSFET:意法半導體克服產業挑戰的顛覆性技術
» 意法半導體的邊緣AI永續發展策略: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戰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24.52.5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