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MID市场需求与应用前景
 

【作者: 許群昇】2009年01月05日 星期一

浏览人次:【4952】

MID之特色

MID是「Mobile Internet Device」的缩写,不是一台电脑的厂牌或型号,它算是一种通称,从字面上的翻译为行动上网装置,其实很久之前就有个「形状很类似MID」的产品,那就是SONY的PSP,但它主要是打电动用的,MID的主要的特性就是让大家拿在手上,只要在无线存取媒介(例如WiFi、WiMax与3.5G等)讯号可及的地方,都可以做为上网使用的装置,更简单说明,它就是一台小的可携的电脑,虽然是个小电脑,不过其运算能力还不至于太差,一般影片、3D动画甚至是画面稍复杂一点点的游戏,都可以在MID上玩得不亦乐乎。


MID与UMPC的区别

大家可能会好奇,MID和先前UMPC(Ultra Mobile PC)有什么区别呢?让我们先来回顾一下UMPC的小档案,接着讨论它与MID的关系。 UMPC的体积介于Notebook和PDA之间,它的出现,并不是用来取代这两者-实际上也无法取代。PDA具有绝佳的机动性,Notebook则拥有完整的电脑功能,但是它们也各有其缺点:以PDA来说,用来上网,3.5吋的萤幕实在太小了,使用者在浏览一般网页时,必须常常左右上下卷动才能看清楚网页全貌,更别提萤幕更小的PDA手机,再者在PDA上收发电子邮件,它的小键盘用来输入文字也是相当不方便;而笔记型电脑虽然功能完整,但是想要随身携带、随时使用,体积、重量与电池续航力仍未臻完美。相较之下,UMPC具有比PDA更大的萤幕(约7吋),但是体积比笔记型电脑更轻巧,如果搭配行动上网方案,将会是一个兼顾舒适与便利性的行动上网平台,当时UMPC也是标榜着3G、3.5G行动上网方案的普及,特别是各家电信业者纷纷推出行动上网吃到饱的方案,使得可以随时随地上网,成为一种新兴的杀手级应用。


反观UMPC自从2006年发表之后,尽管Intel和Microsoft大力鼓吹,不过可能是受到之前力拱Tablet PC失败的影响,这回,众家厂商显得兴趣缺缺,保持观望的气氛相当浓厚,只有华硕等少数厂商推出产品,事​​实上,至今UMPC并没有造成一股热潮,也没如市场预期的受消费者青睐,追究其无法流行的原因:系统过于耗电、待机时间不长(平均约二小时左右),加上价格过于昂贵,几乎接近一台低阶Notebook的价钱,尽管在之后陆续推出了待机时间较长的版本,依旧无法吸引众多消费者购买的意愿,在Intel眼看UMPC卖相不佳,在今年转而鼓吹行动网路装置(MID)。下图是撷取自Intel先前在官方网站发表的UMPC与MID装置的产品规划与定位图。



《图一 Intel对UMPC与MID装置的产品规划与定位。(数据源:Intel)》
《图一 Intel对UMPC与MID装置的产品规划与定位。(数据源:Intel)》

实际产品的问世之后,UMPC的萤幕大小上介于7~10吋,而MID则是介于4~7吋,感觉上都是针对以往液晶萤幕尺寸在4~10吋之间上下缺口来做一产品定位,目的在于能够解决先前提及Notebook与PDA手机的缺点,并且这两种产品的萤幕大都是采用触碰式萤幕,期望补足采用QWERTY键盘造成文字输入不便的问题,应用上并不适合大量文字输入,以网页浏览、即时通讯、收发信件为主要应用,创造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全新行动产品。


从技术层面来看,UMPC与MID除了萤幕尺寸与体积的差异外,全都是采用x86架构;Intel对MID装置采用的作业系统其实相当弹性,可使用桌上型电脑执行的Windows系列之作业系统,或者Linux作业系统,甚至自己也推广Mobile Linux(Moblin),底下整理了MID与UMPC的比较表,可以确定的是UMPC的出现,将触碰萤幕应用概念的推广功不可没,而MID则是补足UMPC为人诟病的尺寸太大、电池续航力不足...等缺点,所设计出一套新的行动上网装置,其采用低耗电的Intel Atom处理器,将待机时间提高至6~8小时,足以应付商务人士一天8个工作小时的使用,必要时还能做些简单的文件处理,享有跟既有x86软硬体平台相容,假如执行既有Windows系列的作业系统,也有广大Office套装软体与相关文件的优势。


(表一) MID与UMPC的比较(许群升制表)

名称

MID

UMPC

萤幕尺寸

4"~7

7~10

硬体架构

x86

x86

作业系统

Linux

Linux、Win XP、Win Vista

输入方法

触碰萤幕加上小键盘

触碰萤幕加键盘

键盘输入

尚可

待机时间

6~8小时

2~3小时

体积

略大


浅谈MID上的软体应用平台–Moblin

当Intel声称80~90%的MID的作业系统会使用Linux,较少会采用Vista,这表示着他们即将在Linux平台上的软体开发下足功夫…


自从2006年,Intel发布了第一代超级移动电脑(UMPC),此时设备制造商表示,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操作系统,Intel便主导了Moblin(「嵌入式Linux系统发展计划」),以满足设备制造商对以下高水平的需求


@內標:


* 提供使用者丰富的Internet和多媒体体验;


* 提高支持无线网络技术(WiFi、Bluetooth、GPS、3G、WiMax);


* 系统最佳化,以降低耗电、延长电池寿命且有效地利用系统资源;


* 系统软体和内建应用程式符合消费者习惯、直观、易于使用;


* 采用x86平台,以及提高软体可用性和方便开发人员;


* 使用更具吸引力的图形使用者介面(GUI)。


综观这些需求,Linux的平台可以作为一个切入点。事实上,许多成功的行动产品和家电都使用Linux以作为核心的作业系统,基于这些因素,Moblin计划由Intel于2007年7月正式启动,目的为开发新的使用者图形介面,以填补使用者对于操作Linux 图形介面(GNOME和KDE)的空白,启动支持新设备(例如MID)所需的作业系统,严格说来Moblin计画并不是重新开发一套新的作业系统,而是使用现有技术来针对类似MID的行动设备做一客制化,所以未来Moblin计划将不尽止于对MID的发展做努力,一些行动设备,例如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MP)到个人导航设备(PND)、数码机顶盒(STB)到笔记型电脑等,而MID目前只是Moblin最初集中开发的产品,这些行动设备在市场的需求也是不容小觑。


估算起来Moblin计划进行了一年多,却已经有着相当规模,它的优势在于与x86的结合,相较于Apple的iPhone及Google推出gPhone所选择的ARM平台,另辟了一条新路,不是说选择ARM平台不好,而是x86平台经过多年的累积,已经有了数以万计的软体,要将这些软体马上就移植到ARM平台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此刻MID的优势就出现了,亦即与现有x86系统的相容性将使产品的研发周期大大缩短,此外Moblin还将提供完整Internet浏览网页的经验。Moblin的浏览器使用Mozilla技术,也就是用于著名的Firefox浏览器的技术,其支援常见的web技术,比如HTML4.01、XHTML1.0/1.1、CascadingStyleSheets(CSS)、JavaScript。由于许多网页内容都要求使用Adobe Flash之类的浏览器plug-in,这部分Moblin使用起来几乎与桌上型或Notebook使用的系统无太大的差别。


在作业系统部分,Intel则是专为MID客制了一套MidLinux,这套作业系统令MID待机时间增加25%,开机速度提高17%,其次,Midinux也汇集了使用者大多数的应用程式,包括浏览器、IM(Instant Message)软体、VOIP语音聊天、多媒体播放、录音软体、图片管理和浏览软体、照相功能、文书处理和邮件收发相关软体。 Moblin计画执行将对MID的推动有着非常大的助益。



《图二 Moblin的GUI》
《图二 Moblin的GUI》

MID在行动应用之发展前景

基本上,MID的目标客户主要是想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存取网际网路的消费者,对MID用户来说,真正吸引他们的是能够存取网际网路上的大量内容和服务(大部份是免费的)。网际网路上可供应的内容和服务无论从数量、品质、类别和吸引力上都要远胜WAP,除了存取网际网路,MID也将整合多种功能,成为一种整合型设备。消费者从MID可以得到的好处包括:在行动环境中通讯、娱乐、存取资讯、分享视讯、处理文件,以及享受有关于行动定位的相关服务。


在软体的部分,Intel已经获得众多公司及开放原始码社群的支持,可以更专注于如何将效能提升,当然在外型设计及重量的设计也不能输给现有的智慧型手机,Apple公司设计的iPhone提供了一个初始的基准,虽然从规格看来,MID的体积可能会比iPhone稍大一点。


MID强调随处上网存取网际网路的多媒体资讯,成功的关键因素仍需网路存取媒介的配合,目前包括主要有WiFi、3.5G、WiMAX。 WiFi传输速率快,但讯号涵盖的范围较差,也容易受建筑物的干扰;3.5G讯号涵盖范围大,但传输速率略嫌不足;目前WiMAX似乎是最具潜力的,其传输速率较3.5G适合传送影音资料且讯号涵盖的范围也比WiFi大很多,传软速率高将能提供给消费者更多元化的应用,只是WiMAX现在仍属推行的阶段,尚未普及。


其实MID扮演的角色并不准备替代笔记型电脑和智慧手机,而是拥有笔记型电脑或是智慧手机的消费者更有可能购买MID,因为上网已经成为了他们的日常需要。当他们在办公室或家以外的地方,MID如何取代个人电脑和智慧手机成为更好的选择,这就需要时间来证明了。


---作者任职于资策会网路多媒体研究所行动多媒体中心---


相关文章
MWC 2009全球行动通讯大展特别报导
深度剖析MID之系统环节设计
MID运算核心优势探讨
u-blox最小的GPS模组 创造最大MID传奇
革新闪存迈出下一步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瀚??引进智能家居系列产品上市 推进连网增速新趋势
» 工研院CES展後赋能科技创新 掌握AI产业链商机可期
» 国科会TTA偕新创团队挑战CES 2024 共创全球科技产业新纪元
» 圆展4K双镜头声音追踪摄影机获台湾精品银质奖
» 摩尔斯微电子与Xailient合作改变智慧型摄影机前景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G6AJQMCSTACUKU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