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網路業何時轉春天
 

【作者: 藍信彰】   2001年01月01日 星期一

瀏覽人次:【4609】

寒流徵兆

1999年第四季我到矽谷做了幾次商務旅行,那段期間,訂旅館是件很惱人的事。由於市場上資金充飭,網路公司如雨後春筍般的成立,矽谷人才嚴重短缺,每家網路公司都跨州甚至跨國招募人員,前往矽谷應徵工作的人絡繹於途,多數旅館常處於客滿狀況。有一次我想訂一個禮拜的旅館,問了十幾家旅館還是訂不到,每一家旅館在那段期間都有幾天已經被預定一空,最後我只好住一晚算一晚,一週內換了四家旅館。


那時後一些美國的朋友開始擔心股市即將下滑,我的判斷是美國股市還會繼續上漲一陣子,但是之後會大幅下滑。只要晚上開車經過矽谷的El Camino Real這條貫穿矽谷50公里長的老商業街,看看沿途旅館多數打著No Vacancy(客滿)的霓虹燈,就知道經濟還很活絡,股市不會立即走下坡。但聽我一位朋友說,他們公司的網站委外代工花了一百多萬美金,我就知道過熱,因為那個網站在台灣委外代工只要一百多萬台幣。所以,股市與經濟遲早要向下大幅修正。


到了2000年3月,當我發現晚上El Camino Real上的旅館,多數霓虹燈已經打著Vacancy(有空房)時,預期中的股市向下修正,在一兩個月內就如排山倒海般的湧來。股市在網路股帶領下,波及資訊及半導體等產業,投資者損失慘重。在惜售的心態下,資金套牢於股市,資金流動率下降,景氣開始波及其他行業。


台灣特別冷?

美國股市下滑肇因於網路業的基本面不好。網路上市公司的獲利一直未如預期,投資者從夢境中醒來,開始探究網路公司的獲利可行性,並進而質疑過去對網路公司評估的方法與價值理論。所以網路業的振衰起蔽已非純經濟問題,它更包含了評估方法的重建及價值的確立。


台灣網路業的冬天會比美國更冷,因為台灣目前的經濟困境,始作俑者不是台灣的網路業。台灣的經濟問題,除了受全球景氣下滑影響外,還有經濟體質變差的問題,甚至體質變差的問題比景氣的影響還要嚴重。把台灣的經濟問題歸咎於政權更替所帶來的施政或政爭問題、或者是全球性景氣問題,都沒有抓到重點。


1997年我到大陸去研究中國B2B問題時,住在一個朋友的來料加工廠裏。看到大陸勞工一週工作六天、一天14小時,生產線上每人每小時生產量是台灣勞工的1.4倍(因為年輕手巧、出勤率高),每月工資只要新台幣三千元左右,每一百個大陸勞工只要一個會講國語的台幹就可以管,我就知道台灣的勞力密集產業必然在幾年內垮掉。「戒急用忍」政策,只會讓勞力密集產業錯失救亡圖存的寶貴時間。


其實,只要中華民國政府稅收能及於台灣企業赴海外投資所賺到的錢,那麼,與其讓這些勞力密集產業根留台灣死在台灣,不如讓它們國際化並增加國家稅收。至於,企業投資大陸有風險,各企業當然心裡有數會去評估,政府的重點應該是輔導企業國際化、降低海外投資風險,並力求未來收得到稅即可。政府與企業未能掌握經濟基本面,而用非經濟因素制定經濟政策與經營策略時,其結果必然是淒慘的。這種基本面問題比景氣問題要嚴重許多,景氣會循環復甦,但是基本面不好就必須靠集體的智慧與努力了。


冷到心裡

投資新科技或新創公司的風險向來比投資股市高,因為判斷一家成熟的企業至少有財務報表可以當依據,而新科技或新創公司就得靠專業眼光來判斷。投資者必須掌握足夠的主、客觀資料,並對產業有一定的了解與信心,才能作出投資的決定。在投資大眾對網路公司的獲利能力普遍信心不足的情形下,即使景氣與基本面改善,網路公司也不見得募得到資金。只有在投資者對網路公司的價值評估有了一套新理論後,資金才比較容易募集。但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網路公司最好有長期抗戰的準備。經濟環境很冷、投資者更是冷到心裡,那麼只有開源節流戮力本業了。


冬天有多長

網路業下滑所帶來最負面的影響是投資者裹足,資金募集不易。進一步分析其原因,可分為三個因素:


  • 1.網路業的前景向下修正


  • 2.不知如何分辨牛肉與泡沫


  • 3.投資者資金套牢於股市


  • 以上三個原因之中,第一個因素屬於基本面的問題,需要較長時間(一年以上)來改善。投資市場由著重未來性回歸到獲利性,網路上市公司股價短期內不可能回到過去的高點,但因產業未來可期,網路使用者的成長率也還會以高成長率成長幾年,所以基本面終將是會恢復。事實上所有的數據還是顯示著網路業的成長率還是遠高於傳統產業。


  • 第二個因素屬於信心與知識性的問題,是屬於中期(一年左右)可以改善的項目。由於過去許多人對網路的效能過分歌功頌德,如今理論破滅,大眾失去信心,將有賴網路價值理論的重新建立與傳播。投資者才能做出投資的決定。


  • 第三個因素屬於市場景氣問題,比較可能於短期內見到小幅改善。尤其是美國的股市因國家競爭力仍處於很健康的狀態,總統人選問題終究會解決,與2000年12月初的股市相比,反彈力道會較強。



網路流行病

網路業暴起暴落的主因,是美國有太多炒作網路題材的人。他們知道一般大眾不是真的懂網路,但都相信網路的未來會很好。所以有影響力的創投及券商,紛紛投資一些網路公司,並在這些網路公司體質還沒弄好之前,就協助他們炒作上市,用許多方法來堆砌這些早產公司的市值。這讓全球許多想賺熱錢的人,紛紛成立網路公司。為了迎頭趕上,這些網路公司在不夠了解網路業的成敗關鍵時,就快速擴充,再加上對網路有經驗的人才不足,以致形成一群沒有經驗的人聚在一起燒錢。公司定位也隨著投資市場的風向一改再改。從入口、社群、B2C、B2B、ASP一窩峰的成立新公司或修改公司定位。似乎忽略了不同的公司定位需要不同的核心專長。


1999年我前往美國募集資金時,有人告訴我如果我早一兩年就到美國找他,我們的B2B公司allproducts.com應該已經在Nasdaq上市。我說公司的營收還太小怎麼可能?他的回答是你的資料庫及流量夠大,只要找一些美國大公司的老闆來投資,再向他們的關係企業兜售banner廣告即可。我最後還是放棄這種想法,因為那是金錢遊戲,不是在建立公司的核心價值。


分辨泡沫與牛肉

網路這個產業的價值來自於這個新技術會相當一個程度的改變我們未來的消費及營運方式。既然是要用一項新技術來改變世界,網路公司的核心能力就必須包含技術能力及應用技術的能力,才有長期競爭力。另外,他的定位應該很清楚,其經營模式應該具有獲利可行性並且營收可以擴充到很大。所以,評估網路公司的未來性,至少應包含下列幾個項目:


  • ●經營團隊素質


  • ●技術能力


  • ●獲利可行性


  • ●營收擴充性


  • ●執行能力



寒冬好進補

其實未來一年是投資網路公司的好時機,原因是網路公司經過2000年的甘霖,到2001年時,都有一些成果出來,其綜合的能力已經可以判斷。網路的寒冬會將體質差的和抱著投機心態的網路公司淘汰殆盡,股價又處於低檔階段。適時的資金揖注,可以將好的網路公司推到領先群。從投資報酬率及風險性來看,都會比以前好很多。


柳暗花明

在一片不景氣聲中,中國大陸是少數被全球投資者看好的市場,與中國市場相關的網路公司,仍將被重視與青睞。由於,網路寒流同樣會波及大陸的網路公司,寒冬過後所剩的網路公司會更少,這將讓台灣網路公司有機會趁冬天整軍逐鹿中原。Yahoo進入華文市場從Kimo開始,就透露著幾項重要訊息:


  • ●外商開始要進入大中華市場


  • ●投資或併購大中華網路公司是外商進入大中華的方式


  • ●台灣是進入中國的一條捷徑



具有逐鹿中原能力的網路公司仍將非常看好,因為大陸的網路公司在經營、管理、財務、及技術面都比不上台灣的業者。就獲利可能性而言,與大陸出口相關的網路公司可能會最先獲利;接著是與大陸內貿相關的網路公司;看長,與大陸B2C相關的公司會是最後贏家。


不論是哪一類網路公司,能與實體通路緊密結合的公司,比較可能獲利。目前各行各業裏,網路通路的營收比起傳統通路的營收都還是很小,其原因是新科技的應用需要一些時間,與傳統通路緊密結合,可以縮短收支平衡的時間,並在相關業者e化的過程,一步一步的鎖住業者。


春天的訊息

網路股大跌之後,網路業進入了基本面時代。這對認真踏實的網路公司產生了一些正面的影響,有助於本業發展。在股價高檔期,網路業百家爭鳴,行銷不易,所培養的網路人才常被高薪挖角,要強化團隊實屬不易,業務上也因多數業者都採取以資金換取佔有率的策略,造成獲利不易。現在這些因素都消失了,過去一年市場也培養了許多網路人才,網路公司已經可以用比較穩健的方式發展本業。預料網路上市公司經過2001年的勵精圖治,到2002年時應該可以交出很好的成績單來,網路股將會被再度看好。


相關文章
從Web Services看行動運算
從Web Services看行動運算
展望行動商務大未來
ISP的經營新利基
B2B交易模式之再探2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仁大資訊Booster5讓小店家也能做在地行銷
» 中國國家郵政局:春節京東物流量佔比最大
» 貿協攜eBay打造臺灣館助MIT產品跨境銷全球
» 京東攜手Intel建立數字化零售聯合實驗室
» 「WHATs NEXT!移動到未來」2017第二屆高峰會即將登場!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7.159.1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