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3C技术整合 强调开放与跨平台思维
扬智科技总经理吴钦智:

【作者: 黃俊義】2003年09月05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3241】

本社社长黄俊义(以下简称黄):扬智是国内相当老牌的IC设计公司,随着国内高科技产业的成长,贵公司一路的发展,其中有不少策略转折,可否先请总经理来谈谈这么长一段时间,扬智的心路历程与心得?


扬智科技总经理吴钦智(以下简称吴):扬智科技从1987年1月成立至今已经超过16年了,与台积电的成立是在同一个时期,台积电第一个代工产品,编号TM01就是扬智的产品;一直以来扬智提供的产品都是以「Feed for Need」为思考的方向,在过去以PC产业为主轴的台湾高科技产业,扬智可以说完整参与了PC产业的发展,没有一个世代的技术或产品是缺席的。


最近几年随着PC产业的饱和,台湾高科技产业彷佛面临了一个极大的瓶颈,许多人都在问,PC产业之后,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未来在哪里?事实上,PC产业只是进入稳定发展的高原期,它仍然是高科技产业中最主要的领域,而全球PC产业现在如果将台湾厂商参与的部分拿掉,其实也做不下去,所以台湾高科技产业除了CPU与操作系统这两个核心的部分,已经掌握PC产业相当大的一部份了,尽管目前PC产业看起来相当辛苦,但是无可讳言的,台湾在这方面也拥有相当扎实的基础。


配合产业方向 拟定策略重心

黄:透过刚刚总经理提到PC扎实的基础,许多公司也都在这几年进行组织竞争力的再造,包括各式各样的多角化、资源整合与分割的动作,扬智在这部分也做了某种程度的调整,这显然是为了配合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面对变化越来越迅速的市场态势,贵公司依靠的是什么?想抓住的目标又是什么?


吴:PC产业的发展让模拟技术有了数字化的可能,所以在数字时代,在PC产业累积了相当雄厚技术实力的台湾其实有很大的机会,在数字技术走向消费性的同时,消费性产品也走向数字化,过去消费性产品与技术多数掌握在日系厂商的手上,但在消费性的数字产品领域,于PC领域缺席的日商其实很难像过去一样完全掌握,原因就在数字化消费性的技术与产品更为开放,同时也是跨平台的,我们说3C的整合,基本上是分开的,但是在技术的面向上它是整合的。


透过这样的基本思维,扬智从好几年前就投入消费性技术领域,最近则是在组织上有了较为明确的划分,扬智未来会更专注在Digital Consumer领域;而原来PC领域的应用,例如芯片组产品,相关部门将独立为宇力电子;致力于通讯领域应用部门,也将独立成为智通科技。在策略上,分别专注于某一个领域的单一公司,彼此资源都是分享的,有其经济规模,但是在经营上则增加了相对的弹性,扬智并不想做一只笨重的恐龙。


对于扬智来说,这其中有一个核心的策略,说起来其实很简单,就是配合产业的发展量力而为。在过去这15年来,以扬智本身的产品为例,我们已经在IC中加入了相较于最初产品100倍的东西,而且现在的IC与过去相较复杂度已经提升了不只100倍,因此在这段时间中,扬智已经累积了相当程度的IP,也就是深厚的技术实力,目前扬智已经不再是一家单纯的IC设计公司,在产业中扮演的角色已经提升为解决方案提供者。进入一个新的领域,透过系统的整合与合作,才能处于更能施力的角度。


产业垂直分工 创造发展利基

黄:总经理一开始提到扬智第一款产品就是透过代工生产的,台湾半导体产业的垂直分工,被认为是全球高科技产业发展相当成功的例子,贵公司是在成立初期就定位为无晶圆公司吗?当初是在怎样的想法之下,决定如此明确的产业分工定位?


吴:事实上,在扬智成立初期晶圆厂的建厂成本就已经相当高了,纯粹的IC设计公司在当时并不多,不过扬智确实一开始就打算定位为无晶圆厂,这样的产业垂直分工看起来是个好的构想,但我们对于是否成功倒也没有完全的把握。而在那个时候,扬智除了晶圆制造之外,很多后段的作业都是靠自己,甚至也成立内部的测试团队,对产品作测试,对照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成长轨迹,从产业的垂直整合到垂直分工,像目前这样绵密又完整的分工体系,靠的也是摸索与学习而来的。


黄: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到目前的阶段,隐约可见一种大者恒大的趋势,也可以说是一种集团化的趋势,就像是有些IC设计公司、代工业者与设计服务公司类似策略联盟的关系,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发展趋势?


吴:以IC设计公司与晶圆代工业者的关系来看,台积电与联电对于国内IC设计产业的成长提供了相当大的帮助,在产业垂直分工的发展之下,晶圆双雄的良率与质量,让IC设计公司可以专注在同样一件事情上,所以以专业分工的角度来说,每个厂商都能做自身最专长的事,规模的扩大代表一种经济,也因为目前大公司与小公司竞争法则已经改写,集团化也有某种经济规模的意义,是提升竞争力的手段之一。


但再看回来单纯的商业关系中,代工业者的价值在于其制造上的专业,量产的能力并不是太大的问题,有许多二线的代工厂一样有很多闲置的产能,台积电与联电没有理由因为没有策略联盟的关系,就不承接你的订单,所以与设计服务业者、晶圆厂建立伙伴关系并非坏事,却也不是一定要选择的策略。


经营SoC时代

黄:国内高科技产业发展的历程就是垂直分工模式的发展,不过单就IC设计产业发展的情形来看,又出现了再分工的情形,像是设计服务公司的出现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对照扬智近期的业务与组织调整,在策略考虑上,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想法?


吴:在SoC的时代,很难有一家公司可以拥有所有需要的SIP,所以如果SIP可以自由流通买卖,IC设计产业的分工是有可能走向更为专业细致的分工模式,不过在现今的环境之下,SIP连重复使用都相当困难,更遑论自由的交易了,而目前SIP交易面临的问题包括SIP的立即可用性,除了较具标准化的产品如CPU,大部分的SIP很难做到立即可用。


而扬智近期的业务重心调整,就某个角度上来说,当然是有这样的考虑,因为一个完整的SoC等于是一个系统,其中有相当多跨领域的Domain Know How,就像先前谈到,各自独立的个体可以做个别的区隔与专业,又享有整体资源的好处。


黄:SoC的发展成败,SIP的自由流通是一个重要的关键,相信扬智也会朝向SoC的目标迈进,日前国内第一家IP Mall已经成立,您对其看法如何?贵公司在这么多年来也累积了相当多的SIP,是否考虑将自身的SIP释出到IP Mall中做交易?


吴:SoC是半导体产业未来共同的发展方向,所以IP Mall的概念是符合产业趋势的,也有发展的机会与潜力,对一些比较具标准性的IP是比较可能的,而且对于实用性高的SIP来说,应该是用户付费,而不是由单一厂商拥有SIP;但是包括先前提到SIP可用性的问题,卖方除了SIP的重复可用性之外,也需要有足够的技术支持与服务。


所以站在扬智的角度来看,IP Mall固然是可行的,但是将SIP的交易变成公司的业务之一,就必须要有一部份人力负责这方面的客户服务工作,对于自身技术能力的发展来说,除了没有相当大的帮助之外,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负担。另外,有一些独特性的SIP被视为是IC设计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将其作为自由买卖的商品,也有削减公司竞争力的疑虑。


黄:总经理所学的并不是管理,而是工程研发相关,在管理的工作上,看起来却相当驾轻就熟,而在SoC的时代,营销甚至公司愿景应该才是更为重要的工作,目前台湾在研发的领域看起来有些成绩,但在整体产业的转型过程中,以您的经验,如何整合公司资源并带领公司成长?


吴:一般来说,经理人需要关照的领域不外乎工程、营销与管理,但是很难有人可以同时在这三方面都绝对专精,像扬智这样成立较早的公司,运气是比较好的,因为这些公司是随着产业的发展慢慢成长;在草创阶段,经理人多数都需要兼顾很多事情,也可能因此练会了十八般武艺,相对于现在新成立的公司,有一段较长的时间自我发展,也有机会培养专业经理人。


当然目前已经不太可能允许从头做起,人才的养成必须要更有效率与方法,对于整个台湾的高科技产业来说,目前大家都是从技术层次的提升做起,再加以培养营销或其他部分的观念与能力。较先进的美、日等国的公司,也透过各自不同的做法,更有系统地培育专业经理人才,像GE(奇异)就做得相当好,当然其公司规模较大,投入人才培养的资源也大得多,不过更有效率地培育人才绝对是相当重要且值得投资的。


全球化的经营

黄:台湾高科技产业的全球化与大陆地区的经营,最近几年逐渐演变为一种必然的策略,全球化的风潮高科技产业自然很难置身事外,但是大陆地区的经营对于IC设计厂商来说也是必经的道路吗?台湾厂商在其中有什么机会与优势?


吴:从全球经济版图变动的情形来看,要成为经济大国,必须具备几个要件:一是研发、再者是制造、其次是营销管道。而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基本上都是从制造起家。从美国到日本与台湾、南韩等国经济起飞的过程来看,都是类似的模式,其后为降低制造成本再将相关活动移到其他地区,才开始更加专注在研发与营销活动上,对于台湾高科技产业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一方面台湾内需市场太小,再者全球化也是竞争力的一环,因此站在全球化的观点,未来没有所谓的本国企业与外资企业,只有好企业与不好企业的分别。


再谈到大陆,对岸目前的经济发展比较特殊的地方是其并不是只单纯发展制造,而是同时发展营销管道与研发,当然目前其产业整体力量与台湾相较还有一段不小的差距,但是可以预期的是7、8年以后,大陆整体产业力量会有长足的进步,当然届时台湾也不会就像现在这样。重点是台湾不能在大陆发展的过程中缺席,因为台湾掌有文化、语言等优势,使得台湾厂商在大陆的经营较有机会,而且不参与只会被边缘化。


(摄影:镇汉\整理:廖专崇)


  相关新闻
» 新唐科技MA35D0 微处理器系列适用於工业边缘设备
» SIG:2028年蓝牙装置年度总出货量将达到75亿台
» 罗姆旗下SiCrystal与意法半导体扩大SiC晶圆供货协议
» 美光针对用户端和资料中心等市场 推出232层QLC NAND
» 摩尔斯微电子在台湾设立新办公室 为进军亚太写下新里程碑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527U5H92STACUKV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