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旬左右,宏力和中芯決定赴中國設立晶圓廠之後,使台灣媒體和業界開始重視當地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潛力。就整體的產業環境來看,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模式,基本上仍基植於專業IC設計業和專業晶圓代工業的分工體系。
受制於資源限制和技術欠缺,中國並不具備整合型元件製造商(IDM)的發展條件。NEC和Motorola等國外IDM在中國設立晶圓廠,並非本土業者自立開創,而是外商努力的延伸,不能視為中國的IDM。
另有自有產品的晶圓廠,惟產品屬於低階,並使用較落後的製程,和一般常說的IDM技術層次相差甚大。由於台灣在晶圓代工已建立極佳的競爭優勢,方起步的中國預期還不能追得上台灣。倒是專業IC設計產業,台灣雖也有頂尖的PC邏輯核心、光學儲存和網路卡晶片業者,但多數業者仍停留在中低階,和中國的新興業者差距較小。因此觀察中國半導體的發展,以及與台灣的競爭合作關係,自以專業IC設計業為最好的題材。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使用者 |
10則/每30天 |
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