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揚棄「Me Too」 深化核心技術競爭力
Broadcom台灣研發中心總經理高榮新:

【作者: 廖專崇】   2005年01月01日 星期六

瀏覽人次:【3290】

本社社長黃俊義(以下簡稱黃):Broadcom最近幾年的成長相當迅速,對於亞洲的佈局也越來越廣泛、深入,在台灣也呼應政府的政策成立研發中心,並在短短一年左右就有了具體的成績,我們想要先知道Broadcom台灣研發中心目前的現況?最近幾年技術發展的重心為何?


《圖一 Broadcom台灣研發中心總經理高榮新》
《圖一 Broadcom台灣研發中心總經理高榮新》

Broadcom台灣研發中心總經理高榮新(以下簡稱高):亞洲市場最近幾年都是全球成長最為迅速的區域,尤其是寬頻網路相關應用,對於Broadcom來說,最近幾年亞洲市場對於營收的貢獻比重越來越高,尤其是手機相關的應用,我們最近併購了幾家公司都是以取得手機相關技術,為進一步佈局手機市場為主要目的。也因此,我們最近幾年積極經營亞洲地區的市場,台灣目前是Broadcom亞洲最大的據點,新竹研發中心目前有80個人左右,台北的業務辦公室也有4、50人,總共約130人,規模比亞太區的營運總部新加坡還大。


而就新竹研發中心來看,我們有2、30位軟體研發人員,硬體研發人員也有3、40位,技術重點除了邏輯數位技術之外,Broadcom也投入類比(Analog)特別是射頻(RF)技術的開發,基於不斷發展的產業趨勢與台灣研發中心成長的需求,我們希望明年在規模上可以繼續擴增,研發人員甚至可以達到目前的兩倍。


海外技術發展策略

黃:最近幾年許多外商積極到亞太地區成立區域營運總部或研發中心,除了台灣之外還有許多地點都相當熱門,站在Broadcom的立場,考量的因素絕對不會只是因為政府的呼籲或者提供的各項優惠,貴公司此一決策的原因何在?有沒有什麼預期的目標?


高:首先,我要說明Broadcom只是一家十三年歷史的公司,而積極耕耘亞洲市場也只是最近二、三年的事,原因在於過去我們所重視的是大型通訊設備廠商,產品也專注於交換器(Switch)、路由器(Router)等網路設備上;耕耘亞洲市場的原因除了我剛提到的,這幾年亞洲已經成為通訊市場成長的動能,成長相當迅速之外,在亞洲熱門的研發中心據點部分,除了台灣之外,很多廠商選擇發展迅速,人力充沛的大陸地區;或是軟體研發實力強勁的印度,但是我們認為要做IC設計還是台灣最適合。


台灣IC設計產業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在人才部分可以說是質量兼具,研發主管都具有10幾年的經驗,相較之下大陸研發主管大概只有5、6年經驗而已,IC設計講求的是品質,沒有高素質的人才,在硬體設計的環節上出現小誤差,重新Tape Out的時間跟金錢的損失是相當嚴重的,大陸與印度固然擁有充沛的人力,但是在質的部分與台灣相較還是有所落差的。另外,台灣在IP的保護上是比較完整的,大陸這部分的觀念還有待加強,所以很多外商到大陸就面臨找不到人才的窘境,即便找到人才也因為素質不好或者員工忠誠度的問題,而無法建立起具有技術競爭力的團隊。


台灣技術研發實力再提昇

黃:國內最近幾年在面臨產業轉型與提昇技術層次上,出現了部分的瓶頸、挑戰,政府也提出了許多政策與做法,希望能協助國內產業向上提昇,站在外商的立場,對於台灣的發展有沒有什麼需要改進或加強的地方?或是基礎建設、環境等的不足,甚至在觀念上,是否有部份舊有觀念應該要全盤革新的?


高:在半導體產業,有一個很明確的方向就是系統單晶片(SoC),在這樣的一個發展路程上,政府固然也扮演了相當積極的角色,包括矽導計劃等,都是很好、很正確的做法,但是就台灣過去產業發展的經驗來說,系統公司並不會因為要發展某種產品而去開發一個特殊應用積體電路(ASIC),產業垂直分工的結果,每部分技術的廠商是各自獨立的,不管是下游的系統廠商或是上游的IC設計廠商,其追隨的都是各自領域的歐美領導廠商,做的都是所謂「me too」層次的工作,專長都在降低成本與量產化;進一步來說,因為都專注在各自領域,所以相當缺乏具備系統應用整合的人才。


除此之外,扮演追隨者角色的台灣廠商,在許多領域都失去了搶佔市場先機的機會,這部分觀念必須改正,同時也是很重要的努力方向,現在歐美大廠不會因為成本的降低而輕易放棄市場,所以國內廠商必須要積極參與國際性標準的制定,搶在第一時間進入市場,才能爭取最大的利潤,並進一步建立長久生存發展的競爭力。再者,國內IC設計過去因為降低成本的要求下,許多設計都是以成本為依歸,設計方法太過土法煉鋼,沒有系統級設計,也就是平台利用的概念,在面對提昇整合度的要求,甚至系統單晶片的設計時,當然就會顯得左支右絀,這些都需要徹底改變才行。


黃:在談到技術層次的提昇時,再多方法其實都是其次,其中的關鍵應該在於人才的培養,如何教育出未來產業發展所需求的人才是相當重要的,事實上矽導計劃也是以人才培育為中心,在這部分您有什麼看法?


高:我先前提到,對於國內人才素質的肯定,但事實上,國內IC設計工程師的整體素質要與歐美國家相較,還有一段距離,原因就在於國內廠商在建構自身研發能力的時候,對於人才並沒有所謂的培育計劃,以Broadcom的經驗來說,我們在招募人才的時候,就會清楚的說明,在Broadcom的研發內容不會與過去一樣,我們不需要工程師做重複的工作,而需要可以不斷成長的人才,加上我們具備的技術實力,就是全球最頂尖的技術內涵,如此才能不斷強化公司的整體技術實力。


一般來說,一個研發工程師在工作生涯五~十年之內,最需要的就是學習,一個可以讓工程師不斷充實、挑戰自我的環境是相當重要的,像我們的類比技術團隊,就是由美國總公司最資深的主管親自帶領,員工除了可以學習到頂尖的技術之外,也容易獲得自我成就感,而Broadcom吸引人才的方法除了技術的成長之外,還有實際的財務回饋,以強化公司核心競爭力為重點的良性循環,就是最基本的原則。我們公司成立十幾年,但是內部氣氛其實還像是新興公司(start-up)一樣,很有朝氣活力。


協同合作與技術行銷

黃:技術研發中心都有所謂的專長,不可能所有的技術都集中在單一研發中心,相信這也是Broadcom到海外成立研發中心的原因之一,然而在SoC的趨勢之下,協同合作的工作方式相信也是必然,不論對內──Broadcom本身不同研發中心之間,或者對外──其他IC設計廠商之間,目前您們的處理方式為何?


高:台灣研發中心是一個很完整的團隊,所以基本上如果不是架構很大的產品,我們都以獨立完成為原則,以加速產品的開發時程,基本原則是以產品為導向,每個研發中心有其各自的專長,所以在各領域的產品上,我們傾向從IP、硬體、軟體、系統設計到測試都獨立完成。當然有時候總公司有些平台或架構共通時,我們會透過總公司的支援加以使用;另外,如果在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涉及新IP的開發,也會透過跟其他研發中心或總公司的合作來完成。


在對外的部分,未來晶片的整合度要求越來越高,功能也更加複雜,Broadcom不可能吃下所有的市場與技術,所以與同業間的合作是肯定的,比如說我們要開發一款功能複雜的晶片,在非我們技術專長的部分,外包給具備該技術能力的廠商完成,再由Broadcom做產品做最後的整合,並以Broadcom的品牌行銷。另外,如果有某些具備技術能力的廠商,在沒有品牌與通路的狀況下,由Broadcom提供這兩者,可以將技術與產品的價值做有效的提昇,對於Broadcom或提供技術的廠商來說都有相當大的好處。


黃:我們認為通訊可以說是資訊產業經歷邏輯、記憶兩波革命以來的第三次革命,未來大部分的數位產品都將加入通訊功能,依照此一趨勢,有哪些產品或技術在不久的將來可能成為產業明星?而業界對於明年的景氣表現多持悲觀看法,對此您有沒有任何看法?又應該如何因應與面對?


高:我相當認同您提到的通訊應用所引起的資訊產業革命,在整個產業的發展上,數位家庭(Digital Home)領域就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而在這裡面大部分的技術都是台灣可以做得到的。具體的說,多媒體閘道器(Media Gateway)與手機這兩種產品未來很有更進一步發展的機會,因為在數位家庭的概念之下,包括聲音、影像、資料都會透過各種有線與無線的裝置傳輸甚至加以整合應用,具備此類功能的多媒體閘道器市場空間很大。另外,手機也可以視為一種無線、隨身的閘道器,未來會有更多功能整合至手機中,重要性也會益發凸顯。


在環境景氣這部份,針對2004年的整體表現,上半年與下半年有反轉的現象,原因就是上半年的出貨數量太高,下半年的需求情況卻不如預期,因而在部份產品上有出貨太多形成的庫存問題,我想這應該是大多數人之所以看壞2005年景氣發展的依據;至於通訊產業,不管是寬頻或無線的應用都將持續發展,這部份並沒有因為景氣的良窳而停滯,所以在面對未來幾年的外在環境變動時,我們並不悲觀看待。


(整理/廖專崇;攝影/振漢)


相關文章
汽車微控制器技術為下一代車輛帶來全新突破
擺明搶聖誕錢!樹莓派500型鍵盤、顯示器登場!
Arduino新品:UNO SPE擴充板,隨插即用UNO R4實現超高數據傳輸、即時連結
以馬達控制器ROS1驅動程式實現機器人作業系統
推動未來車用技術發展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AI擂臺的血腥爭奪 英特爾如何在刀光劍影中扭轉頹勢?
» 2025年NTN進一步支援物聯網 設備開發將面臨延遲和頻移等挑戰
» 扇出型面板級封裝驅動AI革新 市場規模預估突破29億美元
» 為生醫新創提升商用價值 國家新創獎Demo Day助攻募資逾50億
» 醫療IT專家預測:2025年AI與自動化將重塑醫療保健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1.25.125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