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b10b編碼法並不是什麼新玩意,而且年代還相當古早,最早要談及IBM的大型主機(Mainframe),IBM為其大型主機(System 390,簡稱S/390,今日稱為eServer zSeries)發創了一種機外連接介面:ESCON(Enterprise Systems CONnector),此光纖介面於傳輸時所用的編碼方式,正是IBM所發明的8b10b編碼法。雖然1998年開始,IBM從G5(第五代)大型主機上提供了FICON(Fibre CONnector)的新光纖介面,但ESCON依然沒被廢除。
原本只有ESCON才有的8b10b編碼法,為何說它正深入各高速串列領域呢?原因是在於此種編碼方式的益處,8b10b直接將資料與時脈資訊兩相融合,不需要準備額外的時脈線路,在資料傳遞的過程中就不時地夾帶時脈資訊,如此依然可確保收發兩端的傳輸同步,而這正是今日各種高速串列傳輸所需要的特性,特別是並列傳輸已難以提昇效率的情況下,更高的傳輸量幾乎都非倚賴串列技術不可。
首先發難的是DVI(Digital Visual Interface),1999年PC產業的顯示器開始從類比CRT往數位LCD發展,需要配套的數位視訊介面,對應此所產生的即是DVI,DVI運用8b10b編碼法,可以提供更快的視訊傳輸,而更高傳輸潛能的結果是能支援更高解析度、更多出色力以及更快的畫面更新率。
...
...
使用者別 |
新聞閱讀限制 |
文章閱讀限制 |
出版品優惠 |
一般訪客 |
10則/每30天 |
5/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
VIP會員 |
無限制 |
20則/每30天 |
付費下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