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研發工程師vs.企業的全球化
全球化的趨勢也極需科技管理人才。

【作者: 丹尼爾】   2006年06月02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2325】

最近,筆者和十幾位過去的老同事相約一起用餐聊天。我們之中,大多數是30到39歲之間的電子業研發工程師;而超過40歲者有3位,其中一位是專案經理,還有一位是硬體經理。大家的話題都圍繞在台灣電子業的未來、新產品的開發與生產、離職與求職的心路歷程、每家公司的環境與企業文化、西進大陸或海外工作等。


過去三年來,台灣電子業的工廠紛紛外移到中國大陸,剩下的部門也逐漸在萎縮中。例如:大型OEM公司的單項新產品之開發小組人數,目前大都控制在5人左右,連機構設計人員可能都包含在內。與以前相比,真是天壤之別。而且,如果此新產品在兩年內未開發成功,或市場反應欠佳,則此開發小組勢必難逃合併、重整,甚至資遣或解散的命運。


這是業界普遍的現象,一切都源自於產業的全球化,使得資本家必須不斷地尋找最廉價的替代工具。過去,國內電子業引以為傲的職務-研發工程師,這幾年也漸漸地退色了。印度和中國大陸工程師早已踏入國門,與本地的工程師搶飯碗。未來兩岸如果三通,本地工程師的失業率恐怕要升高了。國內的工程師應該未雨綢繆,努力加強競爭力才是。此外,也得考慮選擇須長期在國外工作的機會。


目前真正有根留台灣,繼續從事產品研發的公司,大都是規模不大的企業。因為他們資金不多,拼不過OEM大廠,所以捨棄製造一途,專心從事研發。現有許多年資超過15年的資深工程師願意屈就於這樣的公司,從事他們所熱愛的研發工作,且希望能「一炮而紅」。不過,其中也有一些公司為了加快產品開發的速度,與國外設計團隊合作,因此需要本地的工程師遠赴重洋到海外工作數個月。尤其是在設計複雜的產品時,例如:數位電視、數位機上盒(digital STB)、網路通訊、無線通訊及SoC等產品。


目前也有一些國外大廠到國內成立研發中心,不過,這些大廠心中,大都看重台灣電子業的製造能力,而不是設計能力。他們現在培育的人才,未來很可能要投入中國大陸的市場。而且,最新、最關鍵性的技術或產品也不見得會由本地的工程師來設計;可是,一些已經成熟或既有的技術或產品,仍然需要國內工程師幫忙設計或維護。然而,不可否認的,國外大廠的魅力確實吸引了許多國內工程師加入其陣營。


全球化的趨勢也極需科技管理人才。台商在海外的工廠每年都需要一批新幹部參與,即使是根留台灣的中小型企業,也需要研發經理來領導設計團隊。而這些精英或多或少都得出國洽公或工作。因此,有一位同事半開玩笑地說:「未來的工程師或經理人現在就要有出國工作的心理準備。出外靠親友,如果目前沒有親友在海外,就趕快去尋找、認識或製造吧!」


相關文章
視覺化 Raspberry Pi 數據:輕鬆用 Arduino Cloud 掌握物聯網裝置
一美元的TinyML感測器開發板
建築業在無線技術基礎上持續發展
環境能源物聯網將為資產追蹤帶來革新
功率循環 VS.循環功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COMPUTEX] NXP技術長Lars Reger:打造可預測的智能自主設備
» [COMPUTEX] 英特爾重新定義運算效能 強化AI PC發展力道
» [COMPUTEX] 美光正式送樣GDDR7繪圖記憶體
» 美超微、日月光、中華系統整合攜手打造新一代水冷散熱資料中心
» [COMPUTEX] Arm:真正使Arm與眾不同的是軟體生態系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216.240.23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