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郭台銘的怒與鴻海的真意
郭董為何不見了?

【作者: 大槻智洋】   2012年12月14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7457】


圖一 :   因為代工的利益逐漸下降,郭台銘希望在現有事業外,能培養出提供其他服務的能力。因此這次希望牽Sharp的手作為一個開始,未來能陸續跟其他日本企業合作下去。也就是說,與Sharp的合作沒有失敗的道理。
圖一 :   因為代工的利益逐漸下降,郭台銘希望在現有事業外,能培養出提供其他服務的能力。因此這次希望牽Sharp的手作為一個開始,未來能陸續跟其他日本企業合作下去。也就是說,與Sharp的合作沒有失敗的道理。

身為外國人的我,思考著再一次說明同樣的事情,究竟是否恰當之際,台灣一般的新聞媒體對事實的理解的深入程度上,傳達出許多不符合實情的報導。2012年8月30日的報導,正是這樣的報導。


那天,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本來要在自己投資的?工場召開記者會,預定出席的他卻沒現身。因為這樣,為數不少的媒體以?郭台銘,不見了!?這樣的標題出刊。


郭台銘在隔天8月31日聯合晚報上,針對眾家媒體的報導表示了憤怒的敘述,他的心情我確實可以了解。因為,原來郭台銘的確實沒有在當日的記者會上現身的打算。


我從鴻海的公關部方面直接聽到這樣的訊息:?郭台銘其實是為了給台灣的前副總蕭萬長簡報該工場,再那之後,狀況允許的話,郭台銘才有可能回答關於跟Sharp資本合作的相關問題。?


鴻海僅對一小部分代表的媒體傳達這樣的訊息,但是其他聽到消息的媒體也希望參加,得到鴻海的回應後,結果變成30日當天,數百名媒體記者聚集在?工場外面。在這個過程中,?郭台銘才有可能回答?這樣的字眼似乎被去除傳給了媒體記者。


對媒體的批判

對郭台銘而言,?這不是早就約好的事,而且和Sharp的會談也都還沒達到雙方同意的階段,這樣當然不可能在記者會上說明什麼。如果只是做一個大致上的說明,對所有的媒體而言,也沒有報導價值。?應該是出自於這樣的想法。他在?聯合晚報?上的受訪報導,在此將重點摘要出來。


?媒體不斷追問Sharp的股價、取得多少股權等問題,但關於兩家企業怎麼合作才能成功,卻一點都不關心。這一次台灣前副總蕭萬長,已屆高齡的他還願意來一趟日本,跟麻生太郎、東京都知事、大阪府知事等政治界重要的人物相談,為台灣和日本雙方的經濟合作事宜交換意見。媒體不重視這個重要的意義,也對?工場所持有的技術不關心,怎麼會這麼幼稚、無知到這等短視近利的地步啊。?



圖二 :  郭台銘董事長正介紹該公司的面版產品
圖二 :  郭台銘董事長正介紹該公司的面版產品

上述的談話,我認為是一種?厭惡媒體的郭台銘式的發言?,但這只反應了一面。?對客人沒有幫助的記者會,當然不要勉強去做。?郭台銘確實抱持這樣的想法。鴻海內部了解他這樣的想法,因此很少安排媒體採訪。展覽會等活動的參與次數也極少,因為這些對客人、對自己都沒有幫助。


鴻海接受委託設計並生產消費電子產品,同時也提供產品零組件的銷售。如果能得到來自蘋果電腦和惠普公司等擁有自有品牌企業的代工委託,鴻海願意一直居於背後的?黑盒子?角色(也就是背後的生產製造者)。此外,鴻海在當地市場 (地域及製品特性) 中,爭取頂尖企業為客戶,在美國則把start-up等新興公司也視為客戶之一,因為考慮到可獲取技術、商品的最新趨勢情報。


其中有極小部分的客戶會提出難以實現的困難問題,面對這樣的情況,鴻海從不回絕,而是會趕在一天之內快速回應,因此達到今日的企業規模。換句話說,只要秉持這樣的營業方針繼續經營下去,有沒有記者會等媒體的報導,可以說幾乎不影響鴻海在事業上的經營成就。


不會因為Sharp而跌倒

我自己曾經跟在郭台銘身邊,獨家訪問長達13個小時的時間,我可以肯定地說,郭台銘確實是相當聰明絕頂的人。因此我個人認為,郭台銘沒現身記者會,還有一個理由存在。


具體地說就是:?與Sharp的合作協議觸礁,透過缺席記者會來彰顯問題。這樣一來使得來自股票市場及銀行的壓力提高的話,也許能讓Sharp快一點下決定。鴻海希望雙方合作能繼續下去這樣的想法,透過副董事長戴正吳來向記者傳達就足夠。?


關於雙方怎麼樣就彼此不同意的條件進行磋商一事,Sharp於8月31日和9月1日兩天,在日本的新聞上發表了意見。簡單地說,雙方在合作優先項目上意見不一致。Sharp因為接受銀行的資金支援,銀行提出Sharp需接受鴻海的出資內容為首要條件。另一方面,鴻海則希望確定了合作內容之後,才決定出資比例。


但如果連合作的優先項目都已經持著不同意見的話,兩家企業從一開始就分道揚鑣了。Sharp從最初就知道鴻海的要求,但至今遲遲無法下決定。鴻海究竟提出什麼要求,詳細內容不得而知,但我相信對於Sharp絕對不接受的部分,鴻海應該也不會強迫Sharp接受。另外一點,郭台銘以個人名義出資的?工場,也並不會因為Sharp不順應郭台銘的意思而解體,因為那並非郭台銘的本意。


這是為什麼呢?郭台銘希望在現有的EMS/ODM事業之外,能培養出能力以提供其他的服務;因為代工的利益逐漸下降,得設法找到提升利益的辦法。因此這次希望牽Sharp的手作為一個開始,未來能陸續跟其他日本企業合作下去。也就是說,與Sharp的合作沒有失敗的道理。


鴻海目前在產品的全體設計以及零件的採用等比較高階製造工程上的流程,涉入的部分還很少,因此在提供設計服務上無法賺取到很高的收入,零件採購力(降低成本力) 在一年10兆日幣的營業收入中,只佔了非常低的比例。鴻海希望取得Sharp的技術人才、成熟的設計know-how或智慧專利等,希望能夠培養出超越自有品牌大企業的高階生產能力。


液晶面板並非第一目標

鴻海決定和Sharp進行資本合作的第一目標,我想就是上述我所提出的想法。相較之下,液晶面板事業等等就沒有那麼重要。舉例來說,跟生產IGZO技術的新型液晶面板事業相比之下,IGZO本身的技術是比較重要的,更為重要的是從IGZO技術所帶來的know-how及文化企業、技術人員的經驗等。


正因如此,鴻海的液晶面板事業的立場為:?怎麼樣做可以獲取最大利益,跟Sharp一起攜手合作。?


在這個立場的背後,存在著兩個事實。第一,對鴻海的客戶(世界上知名品牌企業)而言,液晶面板買就好了。例如金屬外殼這樣的零件,為了客戶而打算全部自己生產的事業是不太可能的。第二,採用IGZO技術規格的面板,希望生產量大的iPhone或iPad能採用。的確,Sharp所持有的IGZO技術,比起其他企業更有辦法以低成本生產出高精細的面板。對客戶而言,Sharp如果成為唯一的採購來源,在零件調度的穩定供應確實比較不利。


蘋果電腦不可能只向一家供應商採購。例如關於iPhone 5所採用的觸控面板內的液晶面板,蘋果就收集了供應商的相關情報,不只向一家、而是兩、三家以上的供應商採購。


為了不造成誤解,有一點要加以補充說明。液晶面板事業對鴻海而言,還是有存在的必要。因為不管是對於代工組裝的產品上,60吋以上的大型液晶面板,不只是家庭用,在醫療或教育方面的普及化也有市場。鴻海下面的液晶面板製造企業?奇美電子?,如果能將採購和技術統合起來的話,零件成本或設計成本都可以再下降。


從郭台銘、或說是鴻海的立場而言,重要的事情是:對工程師來說如何能更具備更強大的開發能力,以及,如何讓員工將來的生涯發展能得到的幫助。表面上的媒體報導,以及是是非非,只要能習慣,不需要太在意。


  • (作者大槻智洋(Otsuki Tomohiro)為本刊特約主筆,現任台北科技市場研究 CEO ;otsuki@tmr.tw)



鴻夏戀觸礁 突顯IGZO面板重要地位

「鴻夏戀」的戲碼仍未落幕,日本產經新聞報導指出,鴻海-夏普合作案無法順利完成的主因是,鴻海擬爭取參與夏普專門生產手機用中小型液晶面板的龜山廠,但夏普擔心新世代液晶「IGZO 」(Indium Gallium Zinc Oxide)氧化銦鎵鋅技術外流而無法答應,因而造成上月30日談判未成的主因。


日本產經新聞報導,夏普今年4月開始,在三重縣龜山市的龜山第二工廠開始量產這種新世代液晶面板,使用氧化物半導體取代非晶矽,該技術具有近4倍的液晶高解像度,還可以抑制耗電量,美國蘋果公司也曾表示合作意願。日前日本「朝日新聞」報導也指出,鴻海看中夏普龜山廠先進的技術,未來有機會取代三星,成為蘋果iPhone手機的面板供應主力,因此積極希望能夠參與。


圖三 :  IGZO結構示意圖
圖三 :  IGZO結構示意圖

目前夏普是全球唯一擁有量產IGZO面板能力的廠商,而在IFA2012展會上,夏普更展示了他們的全新IGZO螢幕,包括解析度為WXGA(1280x800)的7吋面板,還有解析度為FWXGA(1366x800)的10.8吋面板。


在New iPad出來以前,曾盛傳蘋果會採用IGZO面板,而現在事實證明蘋果依然比較青睞IPS面板。而可能在本月推出的iPad mini也傳出將會使用IGZO,夏普也在這個時候展示了7吋的IGZO面板,是否意味著這項傳言將會成真?


IGZO又是一種怎樣的螢幕技術呢?IGZO是基於普通TFT的一種技術,它沒有改變TFT根本的液晶分子排列,只是在TFT的主動層上打了一層金屬氧化物,因此又稱為Oxide TFT。也因為這一層IGZO材料讓電晶體數量減少、提高了每個圖元的透光率,使這種面板的功耗減低很多。


另外這種材料透明度高,對可見光不敏感,使IGZO面皮的亮度非常高。而且厚度上也非常接近OLED,可以比傳統的TFT螢幕做得更加薄。更有優勢的兩點是,IGZO面板可實現窄邊框設計,而且成本還可以降低。(CTIMES科技日報)


相關文章
以馬達控制器ROS1驅動程式實現機器人作業系統
推動未來車用技術發展
節流:電源管理的便利效能
開源:再生能源與永續經營
從能源、電網到智慧電網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台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 MONAI獲西門子醫療導入應用 加快部署臨床醫療影像AI
» 巴斯夫與Fraunhofer研究所共慶 合作研發半導體產業創新方案10年
» 工研院IEK眺望2025:半導體受AI終端驅動產值達6兆元
» ASM攜手清大設計半導體製程模擬實驗 亮相國科會「科普環島列車」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5.226.5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