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物競人擇 以智慧科技前瞻未來新世界
昔預言vs.今科技

【作者: 陳復霞】   2020年12月30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10813】

眾人在歷經2020年的災難之後,迎向2021年之際,無不期望COVID-19疫情能夠儘速平息,社會經濟可以快速穩定復甦,勾勒迎向否極泰來的智慧生活願景,但16世紀法國知名星象家諾斯楚丹瑪斯(Nostradamus)在1555年出版《百詩集》(Les Centuries)中的6338個預言,預測2021年地球恐怕還會有更多災難如同澆熄希望微焰,本書流傳迄今已經數度成功預測歷史大事,例如倫敦會發生大火、法國大革命、希特勒崛起、美國前總統甘迺迪會遇刺身亡及911恐怖攻擊等事件。根據近期英國《鏡報》(Daily Mirror)整理分析Nostradamus對於2021年的六大預言及釋義,讓我們從科技角度來探究科幻預言的可能性。



圖1 : 法國星象家諾斯楚丹瑪斯預言,2021年全球將面臨飢荒、地震等許多的災難。 (source:KQED)
圖1 : 法國星象家諾斯楚丹瑪斯預言,2021年全球將面臨飢荒、地震等許多的災難。 (source:KQED)

[預言1]俄羅斯科學家製造一種生物武器會產生可怕的病毒,使人類變成殭屍,最後導致人類滅絕。

[今科技] 生物武器(Biological weapon)與化學武器、核子武器及放射性武器並列為四種大規模毀滅性武器(Weapon of Mass Destruction;WMD),藉由故意製造和釋放病毒、細菌、微生物或其他毒素,透過空氣、飲食、病媒及黏膜皮膚等傳播方式導致人類、動物或植物感染疾病,甚至有些種類能迅速起效造成大量死亡,從小範圍的暗殺行動到蓄意擴散效應製造大規模的群眾恐慌,甚至造成傷亡,由於難以預測提防,維護國安時必須高度警戒。過去恐怖組織常會特定選擇在世界各地利用生物武器來製造恐慌,例如2001年美國發生的炭疽郵件事件,因為幾封內含炭疽桿菌粉末的信件,最後造成22人感染、5人死亡。


生物武器難以即刻分辨其影響加以預測,因此對於公共衛生形成極大的挑戰。在COVID-19疫情爆發初期,對於COVID-19病毒的起源、爆發的起因眾說紛紜,同時出現各種揣測與陰謀論,其中不乏有人認為COVID-19病毒是中國在實驗室刻意培養製造散播的生物武器。在國際上,於1972年4月開放條約給各國簽署,1975年起生效的《生物武器公約》,明確規範生物武器不得開發、製造、儲存、獲取或交付此類武器等項目。據悉已有184個國家簽署,可惜的是迄今未見任何程序能夠進一步驗證或查核簽署國是否遵守公約。


此外,2018年2月美國22州及2個加拿大的省份驚傳出現「殭屍鹿」的致命疾病擴散跡象,專家說明野生鹿群染上慢性消耗型疾病(chronic wasting disease;CWD)案例,這種疾病會侵襲鹿的大腦、脊髓和其他組織,導致鹿身僵硬,還會出現呆滯、流口水、走路不穩和具侵略性等症狀,「殭屍病」無解,讓專家呼籲民眾勿任意食用看來異常或遭感染的鹿肉,警告這種無法治癒的疾病可能會變種感染人類。


奈米科學家們的病毒殭屍研究之一,在於通過病毒置入微型矽晶片,研製出一種微小且具有自我複制功能的奈米機器人,能於無形中構造或者毀滅一切。期望在十年內能夠研製出在人體大腦內活動且能替換損壞的神經細胞建立新系統鏈接讓腦細胞重生,這可讓大腦因受傷而處於昏迷的病人、恢復神智並能行走,當然也有可能研製出一具維持身體基本機能,卻沒有人性思維的殭屍。


[預言2]地球將會遭遇聖經級大饑荒,屬於前所未見的極大規模,人們將面臨更嚴峻的災難。

[今科技] 預言意喻世界末日將緊隨著饑荒、地震、不同的疾病和流行病之後而來,而其中兩項在2020年都發生了,也讓人們擔憂將面對世界前所未見的饑荒。2020年底英國傳出COVID-19病毒新變種病毒株,其傳染力增加70%,歐洲各國見狀紛紛斷絕與英國的交通聯繫,至少有26個以上的國家對英國實施封鎖措施,導致英國面臨疫情肆虐之外,還必須要處理引發糧食短缺造成民眾恐慌採購的難題,幸而德國漢莎航空增設特別航班,將新鮮水果和蔬菜空運至英國化解糧食短缺危機。


近期各國的糧食加工、物流中轉、終端配送等因COVID-19疫情造成影響,俄羅斯、越南、泰國、柬埔寨等多國紛紛限制糧食出口,當全球保護主義抬頭,糧食供應鏈將充滿變數,糧食自給自足無疑是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我們必須正視變局下的風險,對於糧食安全具有憂患意識,居安思危。


聯合國糧農組織提出的17%至18%的糧食安全警戒線,地球生態環境面臨全球氣候變遷,災害頻傳,土地、水質源和環境開發的過度使用及汙染,無疑的衝擊影響農業發展,如今農業的技術,管理和生產趨於自動化和現代化,而沸揚的萊豬事件也突顯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之外,強化動植物的防疫檢疫及檢驗食材安全程度的重要性。


[預言3]太陽風暴將對地球形成巨大的破壞。他寫道,「海平面將上升,地球將沉沒至海平面之下。」氣候變化的危害影響將導致許多戰爭和衝突,人們將爭奪僅剩的自然資源,大規模移徙將隨之而來。


圖2 :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PSP)(source:NASA)
圖2 : 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PSP)(source:NASA)

[今科技] 地球會出現四季,而太陽也有季節性,「太空天氣」的變化在於太陽活動週期類似長期氣候模式,可以提供太空天氣劇烈變化可能發生的機率,評估未來潛在的影響風險,而實際狀況需要靠量測儀器和人造衛星進行監測任務,再透過數據分析提供太空天氣預報。


太陽活動變化分析的基本方法是觀測太陽黑子,世界各地都會有觀測員進行觀測作業,來自全球大約有80個觀測站(包括中央氣象局天文站)提供觀測資料,交由比利時皇家天文台的世界太陽黑子指數和長期太陽觀測數據中心(SILSO)發布國際太陽黑子數。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觀察衛星測量結果,太陽已經進入新一輪第25週期,NASA指出太陽正處於300年來黑子數量最少的「太陽活動極小期」,並預計會在2025年7月進入太陽黑子出現頻率最高的「太陽極大期」。太陽極大期會爆發空前規模的太陽風暴影響地球。


太陽風暴(solar storm)是太陽向太空拋出大量帶電粒子的現象,上一次週期發生在2008~2019年,當太陽閃焰增加,一開始是X射線和紫外線會導致無線電中斷與GPS導航出錯;再則是衛星會被從太陽噴出的帶電粒子破壞;日冕物質拋射(coronal mass ejection;CME)將與地球產生磁場交互作用,導致地球磁場異常,恐造成高頻通訊斷訊、干擾無線電傳輸等,也讓GPS定位系統失準,甚至電力系統設施造成損害,導致大規模停電,甚至引發嚴重的質子風暴。質子風暴在磁暴後產生的帶電粒子流最快十幾分鐘即可到達地球造成災害。極端質子風暴平均每 1,000 年就可能發生一次,而上一次質子風暴發生在2,600年前,時距已久。


2019年英國科學家決定發起 SULIS 太陽風暴計畫進行日冕磁場相關研究,預計發射6顆立方衛星直接測量太陽日冕的磁場變化,以10年時程完成計畫,期望可以更準確預測大型太陽風暴的出現。計畫主持人、英國諾桑比大學 Eamon Scullion 博士表示,為了提升對於大型太陽風暴事件預測的準確度,SULIS將著重帶電粒子流的成分、密度與速度研究。


[預言4]彗星將撞擊地球,導致接連的自然災害。他寫道,「在天空中,人們會看到一團火尾巴與長長的火花軌跡。」

[今科技] 大約6600萬年前,地球上的恐龍突然滅?,根據地質學家推論此為一顆小行星的碰撞改變了地球的命運。根據倫敦帝國理工大學教授柯林斯(Gareth Collins)研究,從墨西哥灣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Chicxulub Crater)的岩核碎片觀察發現,在隕石撞擊地球後的數小時內翻天覆地,導致地球上恐龍和其他75%生物滅?成為化石群。天文學家曾經預測,來自特定小行星的隕石將墜落到地球某處,人們觀測到這顆名為「2018 LA」的小行星正衝向地球。數小時後,它在博茨瓦納(Botswana)的夜空中爆炸,而後隕石獵人在當地找到了「2018 LA」隕石碎片證明了天文學家的預測正確。


隕石撞擊的衝擊力相當於10、11級地震衝擊波,為了避免地球遭到太空岩石的猛烈撞擊,重要的是在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前就先發現它,?確預測到它的形狀、體積大小、移動速度及毀滅人類的可能性,並且有足夠的時間避難。天文學家們希望能夠通過望遠鏡發現更嚴重的隕石撞擊,並且發出預警。夏威夷大學的「阿特拉斯小行星撞擊陸地最後預警系統」(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 Atlas)也觀測到「2018 LA」現象,由天文學家托尼(John Tonry)建立的阿特拉斯望遠鏡系統的目標,在於找出有哪些可能威脅到地球的岩石,以及發佈通知協助疏散人群。托尼解釋其團隊一晚可能探測約為100萬個岩石,包括許多即將變成恆星、正在爆炸的恆星,或是已知安全軌道上的小行星。阿特拉斯會在其網站上發佈更新資訊。此外,也有科學家研究在不同種類岩石上光的反射情況,如此可以根據小行星反射的光來預測小行星飛向地球的狀態。


NASA目前正在監測一顆小行星「2009 KF1」,根據NASA的預測,2021年5月6日這顆小行星將有可能會撞上地球。


[預言5]美國加州將會發生一場大地震,並且帶來巨大的災難,整片西部土地都會受到影響。預測發生時間在2021年11月25日。


圖3 :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縱貫南北,地質災害頻傳,若發生七級以上的大地震,將會嚴峻考驗加州的防災基礎設施和急救災難能力。(source:USGS)
圖3 : 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縱貫南北,地質災害頻傳,若發生七級以上的大地震,將會嚴峻考驗加州的防災基礎設施和急救災難能力。(source:USGS)

[今科技] 美國加州的地理位置橫跨北美板塊和太平洋板塊的交接處,1200多公里長的聖安地列斯斷層縱貫南北,地質災害頻傳。加州的棕櫚泉、洛杉磯和舊金山等城市,都坐落在聖安德列斯斷層,加上新的聖莫妮卡(Santa Monica)斷層變動,更加大了加州爆發地震的風險與危機。一旦發生七級以上的大地震,災害嚴重程度難以預料,將大幅考驗加州的基礎設施和緊急救災應變能力。


根據調查顯示,加州南部的地面從2008年到2017年之間每隔174秒就會發生小地震一次,日平均數量高達495次,其中有大多數地震低於1級程度,而最新研究揭示加州在10年內共發生180萬次地震,比地震學家估計的多出10倍!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藉由超級電腦和全新演算法分析發現,在10年中500個地震監測站點的數據,在之前被忽略了近200萬次地震而這些地震數據,有助於填補記錄空白及研究地震規律。美國地質調查局(US Geological Survey;USGS)曾經警告,大地震襲擊加州的風險急劇增加。在未來30年之內,加州將經歷8級或更大地震的可能性風險已經從4.7%左右提高至7%。而根據南加州地震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在未來30年內,南加州地區發生6.7級地震的可能性有99%。


2001年8月美國地質調查局地震學家露西·瓊斯參加一場應急培訓會議時,與聯邦緊急措施署官員共同討論出美國最可能遭遇的三大災難,包括紐約遭受恐怖襲擊,超強颶風襲擊新奧爾良及加州聖安德烈亞斯斷層發生強烈地震,而其中兩項已應驗。為了足以承受大地震的考驗,專家們計劃重新評估加州的防震措施,以及協助救災作業。而後續加州面臨幾次地震時,可見到地震資訊預警系統、地震預防與應急處理工作發揮實質作用,儘可能減少人員的傷亡和財產損失。


[預言6] 2021年軍人的腦部將植入晶片提升作戰能力,進化戰士將引領現有軍隊拯救人類。


圖4 :  2020年8月馬斯克對外介紹Neuralink新一代腦機互動設備,由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採取全自動作業。(source:Neuralink)
圖4 : 2020年8月馬斯克對外介紹Neuralink新一代腦機互動設備,由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採取全自動作業。(source:Neuralink)

[今科技] AI應用逐漸成為許多產業中的核心技術之一,未來將無所不在。觀察現今電子產品的智能化趨勢,顯現未來的人機介面會基於AI電腦、視覺、語音、自然語音、AR/VR等技術整合,以產生多元且直覺的使用者體驗,腦機介面(brain computer interface)是人類大腦、機器及網路之間的溝通橋梁,讓人類與機器共生,透過直接將晶片植入大腦中,串接AI技術分析,提供超極限的數位智慧,藉此能與機器迅速精確的溝通,也可與人類交流。


腦機系統目前分為兩派,一是以 Facebook為代表的非植入式腦機系統,另一是電動車特斯拉 CEO馬斯克(Elon Musk)的Neuralink為代表的植入式腦機介面。2020年8月馬斯克對外介紹Neuralink新一代腦機互動設備,由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採取全自動作業,植入約192個電極的6 根線(細線體積不到一根頭髮的1/10),和帶二代腦晶片LINK Vo.9,透過約23mm x 8mm面積大小的腦晶片傳輸腦電波資訊,與外部設備連接,實現直接透過感知溝通達成人機互動的效應。


Neuralink在2020年7月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測試其腦晶片,率先在豬隻植入腦晶片進行實驗及展示。馬斯克希望 25 年內達成打造出「全腦介面」(whole-brain interface)的終極目標,即人腦中幾乎所有的神經元都能與外界溝通,成為超級人類。不過,植入腦晶片可能產生人體侵入異物的排斥感及供電運作等問題,必須數次動用手術修復、更換而增加感染的機率與風險有待克服。更遑論之後成為「超級人類」時,電腦是否必須建立資安防護措施,以防駭客惡意侵入人腦思考改變或竊取意識,甚至道德感知等層面的深入探究。


此外,2014年2月美國軍事研究機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在加大舊金山分校公布一項名為「大腦機器介面BMI」的重點計畫,旨在利用高科技加強美軍的戰力。藉由在士兵大腦中植入晶片,所發出的電波可刺激士兵集中精力持久的作戰,還可刺激士兵的智能,監視並修正大腦的不正常功能,這項技術也能用於開發AI或軍用機器人。2018年DARPA公布可讓大腦下達命令控制三種飛機。


慎選科技發揮力量 決定人類未來處境


圖5 : 從不同角度來看先知的預言,無疑也是塑造未來科技樣貌的推動力,(source:AlfaPeople)
圖5 : 從不同角度來看先知的預言,無疑也是塑造未來科技樣貌的推動力,(source:AlfaPeople)

先知卓見往往無法用常理評斷,儘管預言看似危言聳聽,從不同角度來看,也無疑是塑造未來科技樣貌的推動力。新科技衍生應用突飛猛進,不論是昨日、今日或明日,逐漸滲入改變所有的一切,當我們利用享受大自然資源時,亦必須思考人文科技和永續環境發展的重要性,以期未來不會為了爭奪稀有的資源而引發世界大戰互相殘殺,如預言般讓人類滅絕。禍福相倚,選擇善用科技造福人類和趨吉避凶,而非形成弊端致命性行徑毀滅人類,至於能否在現實劇變下塑造科技新文明的烏托邦未來,或許來自於今日你我集體選擇後的蝴蝶效應。


相關文章
智慧防疫跨域整合 數位引擎推動創新商機
COVID-19會永遠改變工作的未來嗎?
全面進入工業領域 智慧機器視覺系統勢頭看漲
擬定策略完成轉型 後疫情時代台灣仍可維持競爭力
防疫能力將成企業的常態性競爭力指標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報告:企業面臨生成式AI詐騙挑戰 需採用多層次防禦策略
» 精誠「Carbon EnVision雲端碳管理系統」獲台灣精品獎銀質獎 善盡企業永續責任 賺有意義的錢
» IDC:2025年台灣ICT產業將面臨AI減碳5大趨勢
» 善用「科技行善」力量 精誠集團旗下奇唯科技榮獲「IT Matters 社會影響力產品獎」
» 《2025全球資安威脅預測》威脅手法將更強大複雜 挑戰資安防禦極限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33.152.147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