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手機用影像感測模組技術與市場發展趨勢(上)
 

【作者: 賴昱璋】   2003年08月05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13062】

手機內建數位相機功能(以下統稱Camera Phone),堪稱目前中高階手機的殺手級應用(Killer Application)。影像感測模組(Camera Module)在Camera Phone的應用,未來成長性更超越在數位相機的應用,手機用影像感測模組預計未來5年的複合成長率高達53.8%,發展前景亮麗。


由於將影像感測模組應用於手機內,是一種新興應用,所以其中的架構仍有演進的空間。本文不單分析影像感測模組的架構現況,也從「機構、成本結構、系統架構」三個構面,對模組的未來可能發展作分析,對有心進入此市場的關鍵零組件廠商,可為擬定切入策略的參考。


預估2003年全球手機用影像感測模組市場規模,內建式(Built-in)將可達到5500萬顆,外接式(Attachement)將可達到1900萬顆。相較於2002年全球手機用影像感測模組市場規模,內建式出貨2450萬顆,外接式出貨300萬顆,總量上將有169.1%的成長。


此市場應用會有這麼快速成長的動力,乃是因為行動通訊系統業者(Operator)的策略、手機業者的推動,與零組件廠商的配合。所以在市場發展趨勢部分,將分析手機大廠對Camera Phone產品線規劃,各個零組件廠商目前的價格策略、出貨的狀況,讓相關廠商能更了解下游的應用發展。


影像感測模組現況與未來架構分析

影像感測模組機構分析

影像感測模組的定義:以影像感測功能為主;有標準且獨立介面;零組件含Holder(塑膠鏡座)、Lens(鏡片組)、IR Filter(紅外線濾膜)、Sensor(影像感測)IC、Peripheral Electronic Components(被動元件)、Substrate(載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PCB軟板)。


《圖一 影像感測模組之機構示意圖》
《圖一 影像感測模組之機構示意圖》

由於手機本身對於「體積、外型」設計上的要求,讓手機用影像感測模組在機構部分的設計困難度、組裝的良率,都比數位相機用的影像感測模組要困難與複雜。舉例來說數位相機用的影像感測模組,高度為35mm,但是手機用的影像感測模組高度大多被限制在7mm以下,由此觀之手機用的影像模組組裝所要求的高度,僅為一般數位相機用模組的1/5。


這樣的應用特性,會限制整個影像感測模組,發展光學變焦功能。所以未來的手機影像感測模組,在研發含光學變焦功能的影像感測模組時,原先埋設於手機的位置就可能會有所變動。例如有些日本手機業者,會將模組移往手機的側面,目的就是為了獲得更大的設計空間,才能克服光學的限制,進一步將光學變焦功能實現於Camera Phone上。


影像感測模組成本結構

針對市面上已經量產的影像感測模組,進一步整合各家外掛式與內建式產品,並分析成本結構,可以了解模組中各關鍵零件的重要性。目前影像感測模組中,佔成本結構最重要的是影像感測器部分,佔整體物料成本的29.5%。


後段影像處理IC居次佔整體物料成本的23.0%,接下來的是Lens與外接Memory部分,其他包括Holder、IR Filter、Substrate、Passives、外殼等。


若是把同為VGA解析度的數位相機與Camera Phone之成本結構相比較,會發現在數位相機應用的後段影像處理IC,佔成本結構比例高於影像感測器,跟手機應用的狀況有相當差距。這是因為在數位相機應用的後段影像處理IC,是數位相機影像表現與整體功能的靈魂,必需針對不同的影像感測器進行影像效果的調校、加上必需處理LCD顯示的影像、與其他週邊溝通等,所以後段影像處理IC進入門檻高,自然在成本結構所佔比例就高。


但在手機中的各種介面,都有既有的架構與協定規範,後段影像處理IC業者只在既有的手機架構中,扮演控制影像感測器、壓縮影像、處理影像的角色,自然在成本結構所佔比例就較影像感測器低。


《圖二 影像感測模組之成本架構示意圖》
《圖二 影像感測模組之成本架構示意圖》

影像感測模組系統架構

手機用影像感測模組系統架構(Block Diagram),可概分成前段──影像感測器(Image Sensor)與後段(Backend)影像處理兩大區塊。影像感測器IC最主要扮演的功能在於將光波轉換成電流訊號,後段影像處理IC則是負責處理影像訊號、與手機相關元件互連,如手機的基頻(Base Band)、面板控制IC(LCD Controller)等。


影像感測器的種類,依照製程的不同可分為,互補金屬氧化合物影像感測器(CMOS Image Sensor)、電荷藕合器件(Charge Couples Device;CCD)兩種。由於CCD從製程開始就與CMOS有相當大不同,所以單就整合度分析,採用CMOS影像感測器所組裝成的影像感測模組,在整合度上會高CCD許多,但是若從影像品質來看CCD又略勝CMOS一籌。


在日本市場CCD Camera Phone從2002 H2開始熱賣,但從全球產業觀點展望未來,由於CCD產業一直有產能短缺的疑慮,所以在手機用的影像感測模組市場上,CCD會在比較高階的Camera Phone出現,而CMOS會在中階的Camera Phone勝出,並不致於發生互相完全替代的狀況。


手機用後段影像處理IC的系統架構,如(圖三)中橫線部分。後段影像處理IC通常包括以下功能區塊:


  • ●數位訊號處理器(Format Convert)


  • ●影像調整(Gamma Correction)


  • ●白平衡與色彩調整(Auto White Balance & Color Correction)


  • ●JPEG輔助處理器(JPEG Co-Processor)。



與數位相機應用中的後段影像處理IC不同的是,手機應用後段影像處理IC會省掉一般用途輸出入通道(General Purpose Input Output;GPIO)、USB或TV編碼介面(USB/TV Interface)、聲音輸出入介面(Audio Interface)等,這是因為手機內部會有其既有的架構限制,後段影像處理IC的業者,暫時無能力去整合其他部分。


而目前業者最關心的,莫過於影像感測器紛紛整合部分後段影像處理IC的功能;以及如TI、Motorola等手機晶片大廠,從基頻晶片跨足多媒體應用(Multimedia Application Processor)單晶片,對後段影像處理IC未來發展空間的影響,如(圖三)虛線所示。



《圖三 影像感測模組之系統架構示意圖》
《圖三 影像感測模組之系統架構示意圖》

群雄並起的架構之爭

手機用影像感測模組,它的整體架構基本上是從數位相機應用移植。由於手機產業的特性,與數位相機產業有相當大不同,所以原本移植於手機上的架構目前仍繼續演進中。判斷手機用影像感測模組的發展,應該從Camera Phone產品應用的需求特性、手機業者研發新Camera Phone的模式探討。


影像模組在手機應用的需求特性,可分為三方面:


  • ●影像處理功能優劣


  • ●電源消耗與管理效率


  • ●體積大小



在影像品質方面,手機廠商要求:感光度(特別在低照度的環境下表現)、色彩飽和度、Signal/Noise Ratio要高(雜訊越低越好);在電源管理方面,手機廠商要求:省電(比數位相機更省電)、節省週邊Power IC(可以降低手機系統設計與組裝的複雜度);在體積大小方面,手機廠商要求:薄(Low Profile,至少在7mm以下)、面積小(Formfactor,要能配合手機不突兀)。


《圖四 影像感測模組在手機應用的需求特性》
《圖四 影像感測模組在手機應用的需求特性》

從手機應用的第一項需求特性來看,短期內後段影像處理IC業者,仍有相當優勢。因為目前各家影像感測器的設計架構、影像品質都不盡相同,後段影像IC業者的價值,會在以提供「硬體解決方案」的模式,改善各家影像感測器的影像品質上,相對上降低手機廠商的採用門檻與障礙。


再加上以目前時點而言,Motorola、TI等業者提出的多媒體應用單晶片,多是以「軟體平台」的方式,去控制影像感測器、處理後段影像,這樣的解決方案對於像Nokia、Motorola這樣的手機大廠,是可以順利運作的。因為手機大廠可以使用同一套解決方案,利用軟體的更改,去控制不同的影像感測器,增加不同的影像處理功能。


但對於資源不足的其他手機廠商而言,如何整合、採用這樣的平台,就是研發新Camera Phone時一大挑戰。而這種客戶特性所創造出的市場區隔,也是一些影像感測模組的組裝廠商、或是獨立的韌體設計公司(Independent Design House;IDH),或是以提供「硬體解決方案」的後段影像處理IC廠商,可以著力的地方。


而電源管理方面議題,跟採用影像感測器的類型,如選擇CCD、或是CMOS較有關係;模組的體積大小,最主要牽涉到模組設計與組裝的能力,還有一些關鍵零組件(如Lens)的搭配問題,受系統架構演進的影響較小。


小結

若從手機業者研發新Camera Phone的評估指標探討,能夠與手機廠商密切合作、快速回應、客製化程度高的後段影像處理IC廠商,有其生存的空間與優勢。因為手機產品特性,所以研發時間平均長達18個月、生命週期短於9個月,手機ODM業者無不致力於「研發時間的縮短、量產的穩定性提昇」,所以在評估採用影像感測模組時,最主要的兩個關鍵指標,就是研發時期後段影像處理IC業者的技術支援與服務能力;與量產時期模組組裝業者量產能力與良率。


目前台灣手機影像感測模組產業的上下游關係複雜如(圖五),有角色上的競爭與架構上的競爭。角色的競爭是指,對於手機廠商在採購時,需面對很多類型的影像模組供應商(Vendor),這裡面有數位相機業者、影像感測器業者、I.D.H.業者、Lens業者、光電封裝業者、手機周邊業者等,都想成為影像感測模組的提供者。


從手機廠商的需求分析,目前手機廠商儘量要求單一對口(Turn Key Provier)廠商,這類的廠商需要能夠整合光學、影像處理知識,而又能提昇生產的良率、準備足夠模組組裝產能。至於這樣的模組組裝業者,必需跟各關鍵零組件與機構廠商,保持密切的合作,如何組織對三方都有利的策略聯盟,就是對模組組裝業者最大的挑戰。


至於架構的競爭,若以中長期分析,由於手機內部晶片與架構持續走向整合,影像感測模組將不會繼續維持與其他架構,互相獨立的單純模組角色。展望兩年後的手機影像感測模組,架構的競爭終會塵埃落定,將會與數位相機應用有相當大不同,後段影像處理IC功能將會繼續演進,未來必須整合MPEG-4、和絃鈴聲處理晶片(Melody IC),成為多媒體手機中的多媒體應用單晶片。



《圖五 各關鍵零組件廠商在手機應用影像感測模組市場的角力》
《圖五 各關鍵零組件廠商在手機應用影像感測模組市場的角力》
  相關新聞
» 宜鼎全面擴充邊緣AI智慧應用與智慧儲存
» 宏正AI創新連結浸體驗 COMPUTEX 2024展示賦能應用方案
» 遠傳電信營運每年減碳5萬噸 獲施耐德電機永續發展影響力獎肯定
» 宜鼎獨創MIPI over Type-C解決方案突破技術侷限,改寫嵌入式相機模組市場樣貌
» 技嘉Super Computing超進化 支援先進散熱與AI動力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8.184.209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