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AI無所不在 前進行動裝置勢在必行
群體智慧提升效率

【作者: 王岫晨】   2023年02月22日 星期三

瀏覽人次:【2659】

在通膨壓力與經濟低迷的影響下,全球有超過半數的企業正面臨嚴重的人力與技術缺口。在此同時,企業也面臨營運成本增加的壓力,IDC預測,AI的自動化發展將成為企業解決壓力的重要投資。企業自動化應用目前仍面臨AI應用擴展及協同串接的難題,並且在目前單模態的AI應用,已不足以滿足企業在即時決策、預測能力的需求。


放眼未來,能夠同步處理文本、視覺影像、音訊等應用的多模態AI,將有機會幫助企業解決面對的難題,提供更精準的自動化性能,跨越企業內部各種業務流程的決策串流障礙。多模態AI的自動化應用,已逐漸在智慧能源與晶片開發設計上嶄露頭角。IDC預測到 2023 年,持續的人才不足與技術缺口將促使 35%的企業開始投資AI技能,並且預期在2026年將有40%的AI模型能涵蓋多模態的數據演算,這也成為未來企業展現營運韌性不可或缺的必備條件。


人工智慧無所不在

然而,現階段人工智慧發展所面臨到的兩大挑戰,包括了大量人為介入導致的偏差與效率問題,以及類神經網路演算法所帶來的信任問題。根據IDC研究指出,目前的人工智慧技術只能算是弱AI,意味著只能應用在單一領域中。而這也讓下一代人工智慧技術的發展,將朝向Omnipresent AI(無所不在人工智慧)發展,讓人工智慧可以真正做到演算法融合、流程的自動化、以及虛實整合。在這樣的發展基礎下,人工智慧將可望更有效率地應用在多種不同的虛實融合場域,也讓AI的應用能更多元普及。人工智慧朝向強AI發展,也將使企業對於人工智慧的需求大幅提升。


IDC預估到2024年,50%的結構化可重複性的事務,將可實現全面自動化。並且在未來10年內,達到人類僅需在旁監督,不用直接下指令,機器便能自行進行動作,並決定事務執行方式的產業運作目標。



圖一 : 現階段人工智慧發展面臨到的挑戰,包括大量人為介入導致的偏差與效率問題,以及類神經網絡演算法的信任問題。
圖一 : 現階段人工智慧發展面臨到的挑戰,包括大量人為介入導致的偏差與效率問題,以及類神經網絡演算法的信任問題。

行動神經運算三大要素

除了企業端的導入,為了達到無所不在的人工智慧,為行動裝置導入AI能力與神經運算已經勢在必行,讓人工智慧也能隨身帶著走。Arm資深業務開發經理暨首席應用工程師沈綸銘指出,對於行動裝置來說,神經運算最需要的要素有以下三點:


●機器學習推論(Machine learning influence) 的執行效率:在終端裝置提供有效率的神經網路執行效能,是使用者導入的第一個關鍵。


●功耗效率:省電絕對是行動裝置持續的追求。在得到類神經運算之下,第二個要素就是降低功耗的需求,加速行動裝置類神經運算導入市場。


●軟體框架的支援:目前人工智能的訓練框架各不相同,導致終端裝置要執行類神經運算無法直接使用,需要額外人力成本進行模型轉換,同時也會造成模型經度損失。所以行動裝置執行類神經運算時,必須在專案規畫的初期,就選擇公開相容於各種訓練框架的軟體方案。



圖二 : 企業開始運用集體智慧的力量來提高生產效率。
圖二 : 企業開始運用集體智慧的力量來提高生產效率。

Arm架構神經運算特色

Arm架構是目前多數行動裝置所採用的運算核心。沈綸銘說,行動裝置上導入AI與ML伴隨了許多的挑戰,而Arm架構也針對這些問題,進行了以下的解決與優化。


●持續在CPU、GPU增加AI 運算的能力:目前大多數的機器學習都是在Arm CPU和GPU上進行處理,因此Arm持續發布新的效率與功耗改進項目,甚至可以在最小的終端裝置與感測器上,運行機器學習模型。Arm機器學習解決方案結合硬體IP、軟體與人工智慧開發框架,可協助指導設計人員為雲端、邊緣與端點建構次世代創新、可攜式的人工智慧應用項目。


●持續優化軟體效能整合度:Arm的機器學習SDK包含所有的Arm IP(CPU、繪圖處理器與 NPU),提供更好的機器學習效能。開放原始碼的SDK支援常見的框架與模型格式(例如Tflite、TFLiteμ、Android NNAPI、PyTorch與ONNX),因此可以快速整合及打造流暢的開發人員體驗。軟體可支援各種Arm處理器工作負載,只要開發一次就能部署到各個地方。


●協助演算法以及終端使用者合作開發新的AI應用:Arm AI是多功能及可擴充的人工智慧開發環境,結合各種IP 、工具、軟體及支援,可幫助生態系夥伴創新,開發新的AI應用。


沈綸銘說,Arm持續致力於提供於省電的運算架構。神經運算底層的行為,其實就是大量的矩陣運算跟資料的搬動,不論是Arm設計的CPU、GPU、NPU,都會在設計的初期就考慮終端應用場景對功耗的要求。也因為這樣的特色,使得許多合作夥伴也選擇採用整套的Arm Total Solutions for IoT。例如奇景光電的客製化影像處理晶片解決方案就是採用了Arm Corstone-300,且無縫的執行於Arm虛擬硬體目標(AVH)之上,使其SoC更相容於Arm生態系的軟硬體支援架構。而AVH即將擴展到協力廠商裝置平臺,將使開發流程更加順暢。這些都將能為開發人員大幅縮短開發流程與時間、可專注於特定使用場景,提升客戶的使用經驗。


另外還有開放的軟體框架支援。坊間神經運算架構方案多半採用封閉的軟體框架,導致可以導入的使用場景十分有限,無法滿足行動裝置所需的語音、影像,甚至是混合型(sensor fusion)的各面向應用場景。因此Arm在規劃神經運算軟體架構時,便意識到這個問題,在規劃CPU、GPU、NPU軟體架構時,便十分重視開源的軟體生態。


結語

隨著AI技術應用發展、終端智慧裝置的增加,與企業數位轉型的浪潮推動下,IDC觀察到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運用集體智慧的力量,蒐集並啟用集群式的事物或機器,以提高生產效率、融合內部協作,達到知識管理與決策制定等目的。IDC認為這些多樣態的智慧終端,將經由中心化、去中心化、與異質化群體學習等方法,讓學習,預測,與行動更加快速有效。預期製造業、零售業、醫療產業將在未來最有機會導入群體智慧發展,逐步邁向全自動化,並創造更多產業發展機會。


相關文章
以協助因應AI永無止盡的能源需求為使命
智慧家居大步走 Matter實現更好體驗與可靠連結
車載軟體數量劇增 SDV硬體平台方興未艾
低功耗MCU釋放物聯網潛力 加速智慧家庭成形
AI賦能智慧邊緣 行動運算處理器的時代革命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2024國家藥科獎揭曉 醫材軟體研發見碩果
» Molex莫仕使用SAP解決方案推動智慧供應鏈合作
» 拜耳與微軟合作推出針對農業的生成式AI模型,進軍智慧農業市場
» 企業永續資訊揭露為接軌國際市場的準則
» UL Solutions針對AI技術裝置提供標準化評級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135.82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