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MEMSIC讓積體電路邁入另一個里程碑
專訪美新半導體有限公司董事長趙陽博士

【作者: 黃俊義】   2001年09月01日 星期六

瀏覽人次:【7327】

MEMSIC是一家技藝高超的新創公司,成立於1999年3月。該公司的產品正如其名,是一家研發生產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IC的專業廠商,MEMS也就是一般所謂的微機電,不過由於他們能夠把機械與電路集積在一般CMOS的IC製程中,不僅能夠降低業者大量的成本,也大大增加了產品的精密度、可靠度與完整性。所以MEMSIC公司雖然才創立不久,但可以預知必然是一家非常耀眼的明日之星,以及未來IC發展的領導廠商之一。


專業的傳承與發展

該公司的創辦人也就是現任的董事長趙陽博士,是一個傑出的旅美華人,此次應其在台代理商世環國際之邀請而來台灣訪問,在短暫匆忙的拜會旅程中,本刊很榮幸地採訪到他本人,更進一步了解到其獨步全球的技術背景。趙博士是個高個子,但人卻很斯文有禮,具有典型的學術研發人員氣質,他畢業於北京大學物理系,85年到美國,並取得普林斯頓大學物理博士學位,之後並在Analog Devices (ADI)服務了七年,在專業領域的學經歷可以說相當的完整。


趙陽特別說明到其在MEMS傳承耕耘已經有了相當突破性的發展,早期ADI就已經投入研發了15年時間,現在又從ADI分出成獨立的公司繼續發展,在微機電相關的Know How、經驗與功夫上,已經與一般廠商有一段差距,短期內其技術別人很難跟得上,所以趙先生很自信的說:「MEMSIC系列產品是全世界唯一將機械與電路混合設計在一晶片上的元件裝置,而且應用一般CMOS製程來集積而成,成本低、穩定度高,因此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上並沒有競爭對手,有的只是如何去推廣的問題,以及充分做好技術支援的工作。」趙陽接著又補充說明:「這樣的技術還要在測試與封裝上,使用有別於一般的方法來完成,相關的Know How與專利,須要花相當多的經驗時間才能有所得,不像邏輯的東西可以一下子Copy,因此不怕別人學或模仿,等到別人學到這個功夫,那麼我們的經驗與技術又進入另一個境界了。」


廣大的市場需求

事實上,很多人都不知道微機電的市場非常的龐大,趙陽強調目前全世界一年的需求量就高達十億個之多,最典型應用就在汽車工業上(如ABS、防盜等方面),另外在醫療、家電裝置、電動遊戲,以及機器人、工具機等都有它的蹤跡,將來微機電的應用範圍會更廣,為了符合人體感官的需要,幾乎所有電子應用產品都必須利用微機電的傳感功能。因此MEMSIC的產品將被市場廣泛的使用,但趙陽認為這種整合電路與機械於單一晶片的產品,目前的發展仍是初期的應用,將來可以陸續的發展出更多功能的應用技術,例如他們下階段就準備把RF整合到IC中,未來更可以做光波訊號的處理,以及與生化科技的結合應用等等。所以趙陽進一步說明:「目前的MEMS IC猶如40年前積體電路剛開始萌芽的階段,以後將是帶動IC發展的關鍵。」


革命性的技術突破

趙陽博士特別提到,40年來積體電路晶片的發展主要有三個突破性的革命,第一個是微控制器(Microcontroller)的應用,第二個是記憶體(Memory)的應用,第三個便是微機電(MEMS)的應用了。而目前MEMSIC的產品更以高功能與高競爭優勢的技術來進入市場,除了標準製程單晶片化外,更有雙軸的(垂直、水平)的慣性傳感功能、驅動電壓在2.70V-5.25V、精密度達0.5 milli-g、數位及混合訊號的處理或擴充功能,還有可編程的設計應用等等。難怪趙博士要強調他們目前的問題在如何做好技術支援的工作,甚至必須幫客戶來作設計整合以取得市場應用與認同,就好像當年DSP開始發展時,TI必須幫客戶做設計服務與推廣的工作,現在大家都知道如何應用之後,客戶就自己懂得買何種DSP來應用了。


在訪問完趙陽博士之後,更加覺得惟有創新發展獨特的產品,以及在自己的領域上花下苦功,才能享有世界級的地位與利潤成果。我們當然欣見MEMSIC未來鴻圖大展,但也寄望台灣廠商能夠從中了解創新的價值,以及做長遠性研發工作的必要功夫,否則只是一味跟隨別人的腳步,再高竿的技術與管理方法,也只能拾人牙慧、仰人鼻息,何益於產業的升級發展?


相關文章
車用MEMS 感測器越來越智慧 徹底翻轉車輛監控功能
實現車內低延遲主動降噪
以模型為基礎的設計方式改善IC開發效率
工業設備智能監診 CbM狀態監測肩負重任
全矽製程的真MEMS揚聲器 展現高質量空間音效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日本SEMICON JAPAN登場 台日專家跨國分享半導體與AI應用
» Nordic Thingy:91 X平臺簡化蜂巢式物聯網和Wi-Fi定位應用的原型開發
» 豪威集團推出用於存在檢測、人臉辨識和常開功能的超小尺寸感測器
» ST推廣智慧感測器與碳化矽發展 強化於AI與能源應用價值
» ST:AI兩大挑戰在於耗能及部署便利性 兩者直接影響AI普及速度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6.49.213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