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电信、台湾大哥大等电信商,面对行动上网的压力愈来愈大,愈来愈多人用智能型手机,边走边上网查询,使基地台的数据带宽、服务负荷愈来愈吃紧。逐渐吃紧的结果是怨声载道,许多终端用户纷纷抱怨手机上网太慢等。

电信商积极寻求低价的数据服务方案(图:dongtalk.com)
电信商积极寻求低价的数据服务方案(图:dongtalk.com)

为了解决此一问题,电信商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下修或权宜变通,美国四大营运商(AT&T、Verizon、Sprint、T-Mobile)均先后取消提供吃到饱服务,仅剩小型电信商持续用吃到饱吸引客户。

欧洲也面临相同问题(严格而论全球皆然),但仍保有吃到饱,然从流量统计来看,少数重度用户耗占了绝大多数基地台的服务能力,因此电信商会定期侦测,若有人在每月上旬或月中时,就已经耗用达整体用户平均之上的流量,则会自动给予限速,明显放慢该终端用户的服务传输率,让他知道该省着点用,也保留流量给其他一般用量的用户。

商业模式是一种因应手法,但究其根源,主要是基地台的购置、布建成本太高,一个数十、上百万的基地台,每月只跟用户收取600、700元,回本可谓遥遥无期,若要提供货真价实的吃到饱,可能要每月3,000元以上,如此多数用户均呼吃不消,出现大量拒用、退用,最后仍是伤及营运商营收。

低价的数据服务方案

因此,电信商也积极向基地台业者要求提供低价的数据服务方案,对此有了各种作法:

1. 改用TD-LTE

从LTE/LTE FDD改行TD-LTE,由频分改成时分,可省去对称性带宽的配置,使频谱利用率提高,如此可强化数据服务量。

2. 布建Small Cell

追加布建较低廉,但覆盖面积也较小的基地台,即Small Cell,包含Micro、Pico、Femto等,布建成本低的结果可望较快回收成本。

3. 布建Wi-Fi分流

Wi-Fi分流(Wi-Fi Offloading)作法是在公众场合布建如一般家用的Wi-Fi,Wi-Fi设备相对比传统基地台(2G/3G/4G)低廉,可提供平价的高速数据服务速率,如11g的54Mbps、11n的300/450/600Mbps,11ag的1~6.9Gbps等。

不过,上述每种作法多少有其缺点,三者的一致缺点是覆盖面积小,TD-LTE覆盖面积小的原因在于运作频段偏高,Small Cell本身就是诉求小覆盖,Wi-Fi更是无线局域网络层次的定位,一般而言传输距离在60~140公尺内,与动辄km以上的传统基地台,差距甚远,且Wi-Fi基地台间的终端服务换手速度慢,难以支持高速移动下的服务,且现阶段尚在推展公众Wi-Fi的平顺登入(称为Wi-Fi Passpoint),希望省去侦测SSID、输入账密的手动程序。

4. C-RAN集中化处理方案

除上述方案外,还有一种作法是C-RAN(Radio Access Network),约2010年由中国移动(China Mobile)提出,C的意涵有四,包含集中化处理(Centralized processing )、实时云端(real-time Cloud)、协同(Collaborative)、洁净(Clean)等。

传统基地台是一个RRU(Remote Radio Unit)配一个BBU(Base Band Unit),C-RAN作法改成多个RRU配一个BBU,也就是有多组天线与多个无线覆盖区,但后端的处理均连接至同一个基频处理设备上(所以称为集中),如此在设备购置成本、布建成本、维护成本、功耗等方面都可以精省。

C-RAN的作法更适合实现LTE-Advanced中的CoMP(Coordinated Multi-Point operation),例如多个天线展开的覆盖有相互重迭时,可以方便协调哪个天线的发送功率当缩短,让正在提供服务的基地台较少干扰,更好提供服务(所以称为Clean)。或者,一个手机同时在2、3个无线覆盖区内,则2、3个无线天线轮流对手机提供数据传输服务,加速传输工作的完成(所以称为Collaborative)。而集中化的结果,许多资源可更灵活调配运用,例如覆盖区的运作频段,所以也带有云端的意味。

C-RAN虽有诸多优点,但并不表示没缺点,以往一个RRU配一个BBU,且相互间距离近,甚至是一体的,处理速度快,而今多个RRU配一个BBU,且多个RRU相隔甚远,连往BBU的距离也跟着远,传输的延迟即成问题,为减少此问题,RRU与BBU间多建议以光纤方式连接,然光纤布建也意味着较高成本,如此是否能比传统布建方式精省,恐需要一番权衡试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