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台北国际计算机展即将落幕,尽管所有参展厂商皆全力以赴,并展现最强盛的企图与信心,而会场上也如往年一般参观者络绎不绝,甚至凯悦、晶华等饭店内的Show Room及小型记者会照样挤得热闹非凡,但是大多数人心中还是纳闷着:全球景气低迷是否已开始触底反转?未来之路如何走?目前虽没有具体而权威的答案,但是在许多场合中仍能听到各种预测、建议,不绝于耳。

日前,一场以「寻找台湾信息产业新动力」为题的座谈会中,与会者归结了一些共识,认为信息或半导体业者有二大可缔造成功经验的法宝,一为坚持更贴近客户的需求,二为区域性考虑。从这场座谈会的探讨主题来看,与会者试图为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提供建言,这点应给予正面之肯定,但是,如果仔细推敲上述二大法宝,其可行性尚值得商榷。

首先,所谓更贴近客户需求,其意义是被动性的供给概念,这种市场操作模式其实是比较不适合用在高科技领域上,PC产业之所以兴起(无论是硬件或软件),最大原因应该是其产生了「创造性」需求,是主动性的提供客户(或消费者)产品,甚至创造使用概念。因此,PC产业在短短十几年内,横扫全球,如果当初只是被动性「贴近客户需求」,那就不可能有叱咤风云的PC传奇了。

再者,区域性考虑,说穿了,就是后PC时代,信息产品必须朝多元化发展的应变思考。这股趋势其实是相当庞大的,以目前来看,这种讲求「市场区隔」的策略已在各种信息家电(IA)产品上看出端倪,但问题是以制造擅长起家的台湾信息业者,可能因为产品多元化而使得产业结构也将随着零碎化,在产业外移严重的今天,将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大家都喊着多元化及市场区隔的同时,业者应该有更长远与周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