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现代的台湾人,普遍都有一种闽南语称之为「赶茫」的症候群,这种赶茫现象正充斥在包括政治、人际关系、交通、商业等活动范畴中,对急欲提升文化水平与生活质量的台湾民众而言,感茫现象实在是一大致命伤。这里所指的赶茫现象,「即凡事在处理或进行中充满高度的焦躁感,使得在表达意见或行动时,无法用冷静、理性及成熟的态度来面对因应。」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似乎也反映出国人普遍缺乏安全感,并开始造成国人「于己是自私自利,对别人则冷漠仇视」的可怕倾向。

最容易感受到赶茫气氛的就是台湾的交通现象,台湾的「运将」先生们不只喜欢横冲直撞,其耐心指数几乎是零,有太多人在红灯才刚转为黄灯时,就对前车猛按喇叭,这就是一种赶茫。笔者曾经有在澳洲采访的经验,发现到他们开车的人,绝少按喇叭,甚至已经是绿灯多时了,也不会对前头的其他车子做出催促的动作,因此,在来往车辆不少的马路上,你还能享受到周遭的鸟语花香。这才是生活质量。

而在政治行为里,赶茫的典型例子就是跳过体制内的沟通,流行所谓的放话文化,这一点从国民党旧政府时代即已高度发展,到现在的新政府都还保留得相当「完整」。而放话文化其实就是一种「喊爽式」的政治斗争,政党或政客彼此之间缺乏耐心与诚意,因此逮到机会就斗臭批烂,抓住把柄就让你「八辈子不得翻身」。殊不知此风影响所及,不仅亵渎了「自由表达」的神圣意含,也树立了非常不好的榜样给台湾的老百姓。在谈政党政治、全民政治之前,先把基本功「尊重」练好,否则再多的口号都只是愚民「娱」己。

另外,在资本主义倡行的高科技业界,赶茫模式更是台湾业者向来遵循的生存之道,因此我们才有「一窝风」王国之称。而一窝风现象虽然有其现实因素的考虑,但我们应反省在一窝风之下,台湾失去了长期性的思考与经营布局,明天的路充满不确定性,总是先捞一票再说,所以永续经营、企业文化、环保、生活质量,这些都再说吧!

如果台湾的政治、高科技菁英大多是这种心态在经营政治与企业,那对渴望有一干净优雅的文化科技岛之美梦的我们来说,能说些什么?还说什么?...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