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前景如何?或許可以從一位計程車司機的交通政策想法中看出一些端倪。當我們和一位不經意選擇而搭乘的司機談到,「隨著台北捷運系統的更便利,是否會嚴重衝擊計程車生意?」,他很肯定地這樣回答,「會,但至少還要二十年」,他認為這除了因多人共乘計程車的費用並不一定比坐捷運高外,最主要還是因為捷運系統再怎麼通達,也很難開到每個人的家門口。
對此狀況,這位朋友更進一步提出了一套類似動脈系統的另類解決方案,也就是視捷運為大動脈,當它貫穿台北縣市各區域後,再以每個捷運出口為核心,由數台中小型巴士密集的輪班,以輻射狀向外進行接駁,這就可以像動脈的微血管達到身體各個角落。這個方式看來相當可行,甚至可以取代現行公車的功能,發揮有效接駁、大眾交通資源有效整合等作用。
這或許不是最可行的方案,但至少透露出這位司機思考的靈活,他甚至已審慎評估自己投資經營此一接駁事業的可行性。以小看大,台灣人在這三、四十年來的經濟成長中,除了已累積相當的財富外,不論在知識水準上,或經營管理的經驗上,都已有相當大的提升,再加上中小企業為產業主體,面對新環境的變遷,無疑較別人具備了更大的彈性與韌性。
因此,居於這樣的條件,也讓我們相信,在當前全球性的經濟重整中,台灣應能更快速的適應與發展新的經營模式與定位,扮演獨特的國際角色。而「知識服務」顯然是新世紀初的企業重要課題,而網路化、電子化等新科技的應用,則會是企業競爭力的基礎。「掌握新知、加深服務」,今年會是台灣產業嶄新、亮麗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