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一月底開始到現在,全球科技產業一直接連丟出震撼彈,先是聯想先後併購IBM x86伺服器部門與摩托羅拉手機事業部,其後SONY也決定出脫PC部門與VAIO品牌,出售給日本投資基金「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 Inc.(JIP)」,意欲擺說連年虧損的窘境。而在台灣時間2/7的下午,更傳出了Google入股聯想的消息,動用了7.5億美金,取得聯想股份達5.94%。

/news/2014/02/09/2219108420S.jpg

雖然說,併購與出脫事業部門是科技產業中極為常見的企業策略,但從中日兩大企業體接連丟出重大的訊息來看,這不難看出這背後的思維與未來發展所面臨的挑戰為何。

聯想之所以會接連採取併購動作,其原因當然是既有的PC市場的獲利能力已經十分有限,透過併購來達到擴大市場份額與跨足歐美區域(智慧型手機)或是進入新興應用領域(伺服器)來提升企業整體的獲利能力,就策略上並無不對。再者,PC、NB甚至是伺服器所需要的元件大多都是來自相同的供應商,這也的確有助於聯想對於供應商的議價能力的提升。換言之,這對於整體採購成本可以有效下降。問題在於,聯想目前所面臨的是,x86伺服器或是智慧型手機市場都處在相當激烈的競爭狀況下。

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強如市場龍頭三星儘管已經擁有高達30%以上的市占率,但也面臨了毛利率下降的挑戰。再加上智慧型手機已經沒有過去相當驚人的成長暴發力,再加上此樁摩托羅拉手機部門的交易案,Google也保留大部份的專利在手上,聯想僅取得2000多項專利,這對於往後市場的專利戰是否有利,大多數人的看法持以保留的態度,難怪眾多外資法人都是抱持賣出的評等在看待聯想。

如果再把時間拉長來看,不論是智慧型手機或是x86伺服器市場,終究還是會進入「低毛利」的產業階段,照既有的產業發速度,相信這個光景很快就會來到,聯想勢必要針對這個問題作出因應,否則走上宏碁的老路只是早晚的事。有趣的是,Google宣布入股聯想,對於聯想來說,某種程度上應該多少可以解決聯想在硬體低毛利與專利數量不足的問題。

理由在於,聯想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已有一定的市場份額,雖然無法與三星及蘋果抗衡,而市場傳出三星與Google在檯面下的不和,也不是第一次,儘管三星與Google先前宣佈專利交叉授權,雙方的火藥味已經不是那麼的濃厚,但Google入股聯想後,聯想在Android最新版本的取得上,相信會較為容易許多。這對於聯想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競爭力相信會有所助益,而這對於三星也有一定的警告意味,畢竟三星在全球智慧型手機與Android陣營中,擁有絕對的發話權,Google拉攏第三方是必要的策略。同理,Google的Chrome Book策略,也有機會借由聯想的手來完成,聯想同時亦能強化其產品組合,並拓展海外市場。

再者,中國大陸官方長年對於Google在大陸市場的作為,一直有著一定程度的排他性在,這也使得Google在大陸市場的發展並非相當順利,這一點從大陸發展自有的手機作業系統便可窺見端倪,而聯想在大陸PC與手機市場擁有不低的能見度。簡言之,入股聯想對於Google在往後的市場策略布局,其實有相當濃厚的戰略意義存在。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SONY的PC之路。SONY與聯想同樣擁有PC產品,SONY選擇將其出售給JIP,雖然就終端產品的生態系統上少了PC這塊拼圖,但SONY集團而言,如何能在最短時間讓公司「獲利」應該還是當務之急。的確,VAIO在市場擁有相當高的知名度,也有不少死忠的客戶群,但畢竟市占率遠遠落後聯想等領先集團,採取了切割策略,筆者相信,這是SONY集團決策高層相當沉痛的決定。

將PC(包含NB)與智慧型手機的毛利率與之相較,我們都知道後者高於前者,SONY選擇了切割,理由除了虧損外,集團本身仍然有其他事業群能維持整體集團的運作。從投資人或是股東們的考量,企業獲利本就是第一優先。

但聯想自從併購了IBM的PC部門後,在全球PC市場就開始居於領先地位,這是聯想營收的最大命脈,也無怪乎聯想會喊出「PC+」的策略願景,基於毛利率逼近於零的PC事業體,採取了其他市場的併購策略,甚至接受外資入股,這對於大陸大多數的本地企業一向都是相當本位主義的風格來說,聯想此舉無疑是相當大的突破。對聯想而言,固守大陸市場是死路一條,如何獲得國際市場的認同,相信是聯想極欲解決的問題。

從SONY與聯想這兩個案例來看,一者切割,一者併購,乍看之下就是天秤的兩端。但兩個案例的背景不同,當然面臨的挑戰也就各異。至於未來會如何發展,市場的反饋會給我們最直接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