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隔行如隔山 医疗智能化仍须沟通整合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14年01月15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4643】

医电产品由于资通讯技术的整合,逐渐趋于可携式、精密化、复杂化及容易操作的特性,逐渐迈向「智能医疗」发展,而各家厂商也卯足全劲推出相应产品;但这些设备是否真的符合医护人员及病患的需求,似乎仍有一段长路要走,但无论如何,「沟通整合」仍是系统发展的不二法门。

/news/2014/01/15/1130313190.JPG

藉由通讯、电子、信息系统、检测软件、居家看护辅具等跨领域效能集其大成,许多资通讯厂商正积极跨入医疗市场,纷纷积极整合相关技术,以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为目标,期望让优质的医电产品成为医疗诊治时的专业之佐。

这些所谓的「医疗电子」产品,多泛指是结合电子、光电、机电等多功能技术,能够为人体诊断、治疗、减轻、预防疾病及复健,并且通过电性安全规范的医疗器材及其组件。

智能化医疗电子商机大

医疗电子逐渐迈「智能化」,前述各项产业都视为一大商机,不但拥有系统整合能力的综合型系统厂商考虑规画,提出相关解决方案,而单一系统提供者的专业厂商,也多开始思考其产品介入医疗系统的可能性;但基于所有的医疗相关仪器皆在于促进人类的健康,甚至是预防重于治疗,因此在开发效能时皆须符合特定的标准、管理、应用及校正,其相关技术亦须面面俱到位,才能够见到整合效益。

但厂商看见商机的同时,是否真的了解各类应用的真正需求,才能提供更完整而合宜的系统,达到医疗或健康层面的目标。

前面提过,由于全球人口趋向于高龄化社会,高龄人口常罹患的慢性与退化疾病患者也跟着增加,高医疗费用持续攀升,加上少子化趋势与个人健康渐受重视等影响,健康照护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不论是医疗器材、居家辅具或行动辅具,资通讯技术已渐渐在健康照护产业的应用领域伸出触角,藉由个人生理信息与无线通信技术的结合,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以符合医疗保健需求,同时促进照护资源应用和减少社会及医疗成本支出,期望落实「在地老化」的目标不再是空谈。

智能医疗的第一个面向,就是「远距照护」。远距健康照护系统包括居家式、机构式及小区式的服务模式,目前大多属于固定场所的居家照护应用,多少限制了感测者的活动范围,当感测者的生理异常及发生意外时,并无法真正随时进行监控以防突发状况;透过系统设备的整合协调、创新服务模式及法规限制,采用异常侦测、立即寻址追踪和警示管理等功能,以迅速提供个人生理信息来确实判读及掌握所在的情境,的确可以减少紧急救援所需的宝贵时间。

此外,整合性健康信息网络已成为未来发展重点,这也是智能医疗系统的另一个面向。台湾在资通讯产业具有技术优势,加上半导体IC设计的进展,因应预防、健康管理与分布式照护等进展的态势,建构以照护者为中心的健康照护共通平台,电子病历、电子健康纪录迅速发展,资源整合的创新思维正带动医材与服务的创新模式,新颖的设备及整合型解决方案因应社会大众的需求而产生,预计在未来几年之内,将成为整体市场的商机所在。

整合电子与医疗器材资源进行优化运用,多透过异业结盟或产学合作计划,主要原因是希望能够避免资源不必要的耗损浪费。像是2011年台湾大学、台大医院与联发科合作成立创新医电中心,分为生医信号处理、无线暨医用系统、生医感测集成电路与国家级卓越临床试验四大计划群投入研究,投入医疗电子组件及系统研发,期望成为世界级的医疗电子研究中心。

此外,也见到多家医学院所积极整合各领域知识与资源,各自投入所属的医疗体系发挥所长;产学合作可以让医学研究得以技转或落实,协助医疗信息化软硬件厂商、以及医疗电子产业厂商建立专业优势力。

尤其「医疗照护」属近年政府积极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范畴之一,医疗电子迈向智能医电,不论是切入高阶医疗电子产品或应用先进医材,来建立健康信息平台的创新整合服务,台湾都拥有相当的利基。当进军国际市场势必面临国际大厂环伺及专利布局的限制,辅仁大学电机系助理教授黄执中表示,在国际市场中,医电产品仍然可以优良质量取胜,以提升高阶医疗电子产品质量来建立台湾品牌知名度,抢攻全球医电市场。

新一代的跨领域智能医疗系统产业正步步成形,产业链结构亦随之变化,相较于如何提升相关产品的实时准确让用户易于操作,如何让整体系统中的个人生理信息具有连续性与可用性,甚至是被医疗机构所认可的共通性,同时能够维护个人资料的隐私安全,将成为未来发展智能医疗系统带动健康照护产业升级时的重要挑战,而这也是目前台湾厂商的一个尴尬议题。

此外,虽然厂商积极参与智能医疗领域,但依据目前现况所设计出的系统设备,是否真的能够满足医疗或健康照护机构的需求,「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号」的形容,或许是现在智能医疗系统在医疗电子产业中的最大困境与契机。

问题在于,资通讯与IT业者意欲投入其他应用市场,虽见其兴致勃勃,却仍常见到「虽知门在那里,却不得其门而入」,让许多业者踢到铁板的窘境,资通讯与IT技术虽然带给人们高度的便利,在产品开发上,乍看之下虽然有相当高的实用性;但投入市场后,业者们却也发现不符客户们的期待,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成本浪费,像是目前时下相当热门的技术,的确对医疗应用有加分的效果,对资通讯业者在开发上并无太大的困难,但现况产品就是不符医疗从业人员的需求。

由于IT业者会从自身角度出发来进行产品设计或开发时,测试效果虽好,但问题并非产品的易用性或是性能。考虑到医疗从业人员的心理、医院的运作流程与医护人员实际的工作情形,既有的资通讯或是IT技术必须避免更动既有的运作流程,同时也不能增加医护人员的额外负担,如此所设计出来的系统或是解决方案,才有机会进一步导入医院体系,这的确需要IT设计人员与医护人员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虽然医疗业这几年成为各IT厂商锁定的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主要原因当然是看准医疗产业的庞大商机,不过比起其他应用,医疗的专业需求更为艰深。以第一线执行健康及医疗照护的人员来说,智能医疗的导入,对其而言影响最深。

医院这几年快速导入各种IT设备,不过这些设备真的是基层医护人员所需吗?中山医学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曾志仁分析,传统的IT设备的导入,由于必须改变医护人员的使用习惯,其实并不是那么容易让医护人员接受。医疗专业不足且对基层使用状况不甚了解的 IT 人员,如果要设计出完全符合第一线医疗人员所需的设备难度很高,感觉就像盲人摸象。他认为如果设计人员只能把医院 IT 部门的要求,加上自己的经验或想象,绝对无法做出适合的产品。

实用才重要 沟通整合设计好医电

这些实务上的问题非常多,在第一线的医院IT人员都不一定完全了解,更何况是非专业的系统整合商,系统整合业者必须真正深入第一线,才能设计出最符合医疗产业所需的设备,否则现在这样只是『边做边修正』,徒然浪费时间和资源成本。

以目前现在最红的平板计算机为例,很多医院都急着将iPad之类的平板计算机导入医疗流程,但这样的设备是否真的适合医疗环境使用?导入平板计算机的做法,主要是整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无纸化」思考而生,但让医生或护士拿着一个十吋左右尺寸的平板计算机,真的符合医疗流程吗?

医生在巡房时,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观察病患的状况,那时候是必须将双手空出来的。」曾志仁指出,由于「触诊」是医师巡房最主要的工具之一,如此平板计算机要放在哪里?「这个十吋的计算机,口袋放不下,也不能挂在身上,放在身旁的最有可能的发展,就是遗失。」他认为,智能医疗设备最重要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不要增加医护人员的负担。

除了规格,平板计算机对医护人员的另一个难题,就是触控,板计算机都是透过在屏幕上「按压」来进行控制,但触控的灵敏度,就让医护人员相当担心,由于所有的医嘱指令绝对不能出错,但触控的稳定性与除错机制的确让人担心,现况上以消费型平板计算机进行医疗应用,在曾志仁的眼中,的确是「有些危险」,如果准确性与除错效率无法提升,对医护人员来说,仍不是完善的医疗电子设备;当然,系统整合问题,也是另一项考验。

随着无线通信的迅速进展,让医疗电子产业的应用范围渐广,也为产业界创造了不少新商机。但隔行如隔山,智能医疗产品必须满足医护人员及病患的需求,如何设计一个多方皆宜的产品,「沟通」仍是整合需求的唯一法门。

關鍵字: 醫療電子  工业计算机 
相关新闻
SCHURTER硕特叁展展示创新医疗技术
经部携手产官研医探索契机 打造亚洲高阶医材生产研发中心
【新闻十日谈】电子技术持加,医疗科技起飞!
生策会与英特尔签署MOU 促进台湾医疗技术创新发展
NVIDIA AI Enterprise协助研究人员与医院成功锁定癌症目标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POS功能不断强化 摇身化为智慧零售最强助手
» 以模型化设计AUTOSAR/ISO 26262标准Hybrid车电池管理系统
» 节能已成当务之急 智慧电网势在必行
» 零售4.0时代来临 POS角色需重新定义
» 透过建模与模拟优化电池性能设计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CK0F5DM0STACUKH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