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谁是接口新宠?Thunderbolt V.S USB 3.0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13年01月25日 星期五

浏览人次:【5021】

这几年,PC端不断挑战效能极限,朝向HD(High Definition)以及UHD(Ultra High Definition)趋势发展,外围影音设备面临第一道难题-就是高速多媒体传输需求与日俱增。2013年的1月,USB 3.0和Thunderbolt迫不期待互相呛声。看来,展望2013年,USB 3.0和Thunderbolt激战的时刻,已经不远了。

Thunderbolt(右) V.S USB 3.0(左)。(图片来源:TechFever) BigPic:550x303
Thunderbolt(右) V.S USB 3.0(左)。(图片来源:TechFever) BigPic:550x303

首先,在今年的CES展,USB联盟挑战Thunderbolt高达10Gbps传输速率,向外界宣布推出SuperSpeed USB 3.0,使现有USB 3.0传输速度从5Gbps提高至10Gbps传输速率,脚步之快,预计新标准制定在2013年年中即可完成,首波产品预计2014年年底有机会正式上市。

而英特尔面对USB联盟的消息发布,也不甘示弱,旋即宣布将以硅奈米光电(Silicon Nanophotonics)技术打造新世代Thunderbolt,速度可由目前10Gbps调高至50Gbps,此项技术透过结合硅组件与光纤网络,可使数据以每秒50Gb的速度传送至100公尺以上的距离,亦即用户可在1秒内下载一部高画质(HD)电影。那么,较劲意味甚浓的两大传输技术,谁会成为接口新宠呢?

英特尔推出Thunderbolt已将近2年,在2011年Apple全系列MacBook、iMac以及屏幕全面支持Thunderbolt,引起关注。其之所以能成为众所瞩目的焦点,在于其同时整合传输数据的 PCI Express 和显示投射用的DisplayPort,比起USB 3.0来说,更达到了「接口统一」以及「什么都吃」的境界。不过,在Thunderbolt渗透率尚不高的情况之下,随着Windows 8搭载以及英特尔Ivy Bridge新款处理器的带动下,各界依旧相当看好USB 3.0将成为下一代传输接口的主流。

USB 3.0具备高速的SuperSpeed汇流,又能向下兼容广大市场基础的USB 2.0,联盟成员也包括英特尔、惠普、微软、瑞萨、德州仪器与意法爱立信等多家重量级厂商,不仅如此,整体USB标准也已经在各项产业如手机、PC、电视、汽车都具备一定的基础。不过,如今USB 3.0 市场要面对的,即为讯号干扰的难题。

百佳泰策略事业处协理欧勤圣指出,USB 3.0的EMI辐射刚好会对2.4 GHz ISM频段造成射频干扰,因此若没有处理好USB 3.0的EMI辐射,邻近频段2.4 GHz设备正在运作时,就会导致效能降低,进一步影响功能。对此,创惟科技资深技术营销经理魏骏雄则认为,针对射频或电磁干扰,也可以利用自行开发的PHY技术,提供展频(Spectrum Clock),让原本USB 3.0的能量可以透过展频,能量相对分散,因此对原本EMI干扰的数字就会下降。

關鍵字: Thunderbolt  USB 3.0  Intel  HP  Microsoft  瑞薩  TI  意法爱立信  USB联盟  Apple  欧勤圣 
相关新闻
Red Hat运用Intel技术强化资料中心至边缘的AI工作负载
英特尔Lunar Lake处理器将於2024年第三季上市 助AI PC扩展规模
贸泽电子即日起供货用於超音波成像系统和海上导航的TI TX75E16发射器
英特尔发布Thunderbolt Share软体解决方案 实现PC间高速连接
英特尔晶圆代工完成商用高数值孔径极紫外光微影设备组装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STM32产品大跃进 意法半导体加速部署智慧物联策略
» 以爆管和接触器驱动器提高HEV/EV电池断开系统安全性
» 低 IQ技术无需牺牲系统性能即可延长电池续航力
» 以霍尔效应电流感测器简化高电压感测
» 高阶晶片异常点无所遁形 C-AFM一针见内鬼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63B9PMHQSTACUKU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