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化的解决方案,已经是近年来的潮流。 NI也一直致力于发展平台化解决方案,并做出与竞争对手间的差异化特性。只是,在平台泛滥的今日,尽管许多解决方案供应商都推出平台式方案,但并非所有厂商的平台,都可以称得上是平台,毕竟还是必须符合某些条件,才能真正撑得上是一个平台方案。
|
NI Week 2016即将开展,将带来什么震撼业界的话题与解决方案,令人期待。 |
从NI的观点,平台方案的第一个要件,就是必须是开放式架构,并且具有弹性,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平台。而第二个要件是,平台也必须要能由客户来自己进行客制化设计,而不能只由厂商来定义平台功能,因为这样就显得毫无弹性可言。毕竟客户需要什么功能,还是客户本身最为清楚。当一个开放又具备弹性的工具,让客户可以自行客制化,成为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时候,才能够称得上是一个平台。
NI认为,工程系统都具备软硬体,而以软体为核心,将更能满足未来所需。相较于过去以大型机箱式的硬体核心平台的概念,以软体为核心的架构,将更能为客户提供使用上的弹性。软体核心更能够因应问题而变化,并且解决未来的工程问题。毕竟在不久未来,将会出现更多需要解决的工程问题,而且问题也越来越复杂,透过一个弹性的软体核心,就不需要担心这些即将可能发生的挑战。
NI为了提高平台的差异化,也将六个工程元素带入了平台之中,包括人机介面、I/O整合、不同处理模式、CPU、FPGA、时脉控制等。尽管许多平台供应商也都声称他们具备这样的功能性元素,但NI的平台提供客户自行选择这些元素的弹性,让客户依据自己需求,当需要某一项元素的时候,就可以加入到平台上,并整合成系统。这些元素之间,彼此互不干扰,可以相互合作。
而除了这六大基本元素之外,外围还伴随着整个生态社群,包含NI的系统工程师、即时技术支援、合作伙伴,以及所有正在使用NI工具的使用者们。透过这些社群中每一份子,来分享彼此的范例程式组合,这更是NI所提供的全新平台价值。以六大工程元素围绕着软体核心,外围并有丰富的生态系统,不仅做出平台的差异化,更提供客户更大的使用弹性。
对于软体核心,NI在LabVIEW的发展一直不遗余力。每年LabVIEW的发表都是重头戏。而今年更是不例外,LabVIEW 2016最新版本,有助于工程师简化开发,并有效整合生态系统的软体至个别系统。最新版LabVIEW提供全新通道接线,可用于简化程式码在平行区段间的复杂通讯。此通道接线方法适用于桌上型与Real-Time版 LabVIEW,能够提升程式码的可读性并缩减开发时间。
LabVIEW使用者所创造的成果,大多仰赖产品本身的开放性与支援产品的生态系统。 LabVIEW 2016也延续同样的概念,提升了与Python和第三方装置的互通性。这样的开放性搭配其他新功能,使得程式码的开发与布署作业更加流畅,并进一步提升了使用者的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