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戴尔聚焦下一个人机合作新时代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17年08月15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6976】

戴尔科技集团发布研究报告显示,2030年所有企业都将成为科技企业,因此,企业必须开始思考如何改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为未来做好准备。此研究由未来研究院(IFTF)主导,集结来自世界各国20位科技、学术以及商业专家,探讨人工智慧、机器人、虚拟实境、扩增实境以及云端运算等新兴技术在未来十年如何重新形塑生活和工作方式。此报告以「人机合作新时代」为题,亦深入洞察消费者和企业应如何因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戴尔台湾区总经理廖仁祥於Dell Technology Forum发表演讲
戴尔台湾区总经理廖仁祥於Dell Technology Forum发表演讲

根据「人机合作新时代」预测报告,随着软体、大数据以及资料处理能力的进步,新兴技术将颠覆人类生活。社会与机器之间的关系将进入新阶段,其特色包括:

· 更高的效率和更多的可能性,协助人类超越局限

· 人类将成为「数位指挥家」,技术成为人类的延伸,更有效地引导并管理日常活动

· 工作追寻人才,藉由先进的资料配对技术,企业可以聘用来自全球的人才

· 人类必须具备「即时学习」能力,快速变革会催生新产业,人类需快速学习新技能以继续生存和发展

戴尔科技集团委托未来研究院进行此研究,旨在帮助企业在不确定的环境中继续进步,为未来做好准备。目前,数位破坏(digital disruption)正颠覆各产业,即使是全球企业领袖亦无法预测所在产业会如何发展,这是现代历史上前所未见的事。戴尔数位转型指数指出,来自全球16个国家的高层决策者中,有52%在其产业经历过数位技术所引发的大幅改变。而有近二分之一的企业认为自己可能在未来3-5年内被淘汰。

戴尔行销长Jeremy Burton表示:「产业从未经历如此重大变革。变迁的速度是真实存在的,我们正处於生死存亡的时刻。若企业欲於人机合作时代实现重大进展,必须转型为以软体为核心的数位化企业。然而,企业必须尽速采取行动,构建机器学习能力,将企业的基础架构准备就绪并提升员工能力,以快速适应变迁。」

未来研究院研究总监Rachel Maguire表示:「关於机器和未来,我们面临两个极端观点:人们对於科技造成失业的焦虑看法,或是科技能解决所有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乐观看法。然而,我们应更聚焦於科技与人类之间的新关系,以及如何做好相应的准备。若我们投注在人机合作上的努力能获得成功,其对社会的影响将使每个人受益。」

该报告重点亦包括:

· 2030年,人类对科技的依赖将演进为真正的人机合作关系。人类在创造力、热情、创业思维等优势将与机器所具有的速度、自动化、效率等能力相辅相成,进而大幅提升生产力,为各产业和各工作岗位创造新机会。

· 至2030年,个人化与整合性人工智慧(AI)助理将彻底超越目前助理的能力,并将以一种可预测且自动化的方式来协助人类。

· 科技并不会完全取代劳工,然而,找工作的流程将产生改变。工作不再处於某一固定场所,而是划分成一系列的任务。机器学习技术可搜寻到每个人的技能和能力,企业可为一系列不同的任务寻找最适合的人才。

· 预计2030年所有工作职位中,有85%现在还没有被创造出来。变化速度之快,人类需透过扩增实境和虚拟实境等新兴技术进行「即时」学习,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将比知识本身更具有价值。

關鍵字: 智能化  DELL 
相关新闻
戴尔:57%企业已处於GenAI的早期至中期发展阶段
戴尔科技五大创新催化 协助企业加速将构想转化为创新
戴尔科技:2024年AI普及化、零信任与现代化边缘扩展势在必行
戴尔与Meta合作 运用生成式AI加速部署Meta Llama 2模型
戴尔科技集团全面布局生成式AI 四大AI策略助企业开创永续未来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SiC MOSFET:意法半导体克服产业挑战的颠覆性技术
» 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战 意法半导体的边缘AI永续发展策略
» 光通讯成长态势明确 讯号完整性一测定江山
» 分众显示与其控制技术
» 新一代Microchip MCU韧体开发套件 : MCC Melody简介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MC4PU1SSTACUKZ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