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2023年以北美为主的新能源车市场杂音不断,但以中国大陆为首的新能源车产业仍持续在全球开疆辟土。根据TrendForce最新出炉的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销售量(包含BEV、PHEV、FCV)预估约1,280万辆,各区域市场销售占比分别为大陆60%、西欧22%、美国11%、其它区域6%等,大陆市场需求明显领先。
|
根据TrendForce最新出炉的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新能源车销售量预估约1,280万辆,大陆市场需求明显领先。 |
TrendForce进一步指出,因为大陆电动车产业受惠於政府和业者的早期布局,以及庞大的内需市场支撑而拥有完整供应链,叠加在高度竞争下促成的技术迭代,造就陆系电动车的成本优势,预估2023年大陆将出囗约480万辆汽车,其中新能源车占比约25%。
尽管近来在大陆政策补贴陆续退场,以及当地新能源车市场渗透率逐渐增高下,成长率开始放缓。但随着海外市场对电动车需求渐增,促使众多陆系品牌车厂布局海外,尤以东南亚成长较显着,预估2023年陆系品牌在东南亚的新能源车市占率约达67.5%。
然而,「木秀於林,风必摧之」,由於大陆新能源车出囗量节节攀升,也引发各国政府开始留意,主要是因为各大车厂在大陆也都设有生产基地,一旦业者选择从大陆出囗到其他市场,将削减当地市场的整车和零组件产量、产值,或进一步冲击就业率和经济表现。
TrendForce表示,现今汽车产业正面临高涨的原物料、劳动力成本,以及发展电动化和自动驾驶的高额投资,该如何在保护当地企业、维持竞争力和消费者荷包间取得平衡,确实是各国政府当务之急。但各国政府首要采取的限制措施,多聚焦在「产地」而非「品牌」,如美国即针对来自大陆的进囗车收取25%关税,并讨论是否再度提高税率。
进而要求各国电动车及其电池必须在北美组装,且电池内的关键矿物须来自与美国签订自由贸协议的国家,才能取得合计约7,500美元的补助,藉此将大陆供应链排除在外。欧盟则发起对陆系电动车的反补贴调查,法国的电动车补贴新制也要求车厂在制造过程的碳排放量须符合标准,此举将排除许多自大陆进囗的电动车。
整体而言,在各国政府祭出的限制条件下,国际车厂须评估关税、补贴、生产成本後,再决定产地配置。对於正要拓展海外市场的陆系品牌车厂而言,若从大陆现有工厂出囗车辆的代价过高时,将会削弱车厂价格竞争力。但依TrendForce观察,由於目前在电动车市场的优势显着,包括义大利、匈牙利、泰国、印尼等对於陆系品牌车厂至当地设厂仍保持正面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