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SmartAuto / 新闻 /
工研院成立净零永续学校 三面向培育绿领人才
 

【CTIMES / SMARTAUTO ABC_1 报导】    2022年05月31日 星期二

浏览人次:【2039】

2050净零碳排趋势已蔚为潮流,「绿领人才」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关键角色,根据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ILO)预估,2030年全球将新增2,400万个绿领工作机会,就业市场对於绿领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工研院今(31)日成立「净零永续学校」,并筹组「净零永续人才联盟」,携手中华民国全国工业总会、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台湾机械工业同业公会、台湾化学产业协会、台湾电路板协会、循环台湾基金会等关键公协会共同合作,汇聚产学研能量,发挥倡议与整合推动角色,建构提升企业减碳能力,协助台湾产业培育优秀绿领人才,积极建立产业净零发展创新动能。

工研院成立「净零永续学校」,并筹组「净零永续人才联盟」,协助台湾产业培育优秀绿领人才,从人才面与解决方案面建立产业净零发展创新动能。
工研院成立「净零永续学校」,并筹组「净零永续人才联盟」,协助台湾产业培育优秀绿领人才,从人才面与解决方案面建立产业净零发展创新动能。

工研院长刘文雄表示,2050净零排放已经是一定要达成的目标,现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找到怎麽做,科技研发则是其中重要关键。工研院去年成立净零永续策略办公室,积极投入研发零碳或减碳的创新科技,目前已有上百项技术成果;同时透过「产业净零转型服务团」,走进产业、协助产业找到净零解方。今日进一步成立净零永续学校,并发起净零永续人才联盟,以人才联盟与净零永续学校携手合作,从三面向培育绿领人才:一是链结产业公协会,掌握数千家会员企业绿领人才需求,盘点并补足产业缺囗;二是由净零永续学校设计系统化课程,培育符合产业所需绿色人才;三是链结典范案例分享减碳相关技术成功经验,协助企业掌握资讯。透过推动产业净零生态圈学习,发挥以大带小的力量,全面提升企业减碳能力。

过去3年来绿色职缺的成长超过5成,可见产业对人才需求的迫切。工研院成立「净零永续学校」,以工研院超过20年的专业辅导经验为基底,发展系统化的学习地图:从认知养成、专业基础、到进阶技术培训,有系统地培育绿色升级转型所需要的人才。工研院产业学院执行长暨净零永续学校校长周怡君表示:企业迈向净零,组织须具备「三力」:认知力、管理力、技术力。首先,建构企业内部各阶层员工对於净零永续、循环减碳的基本认知力,提升全员减碳意识与行动;二是建构企业碳管理力,以实务教学带领企业找到的碳热点、排碳量;三是汇聚工研院各种低碳制造、绿能导入与能源管理等应用技术,培育各类减碳技术的专业人才,厚植企业技术力。三力完整的系统化课程,再辅以课後协助学员找技术与找专家的加值服务,将有助於企业更快速的找到净零碳排的突围对策与落实减碳工作。

台湾区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李诗钦指出,依据经济部与环保署的统计,台湾的用电大户及排碳大户中,资通电机电子(ICT)厂商的占比都近40%,为此,电电公会已提出「台湾ICT产业2050净零排放路径及策略」,也希??透过此次加入「净零永续人才联盟」,加速与跨领域不同的产业一起交流,获得减碳相关技术与作法,协助企业掌握资讯。另外,企业在「投入ESG时遇到的最大挑战」,首居「环境永续人才不足」。面对净零永续的目标,在公会3,000多家成员中,仍然需要辅导的中小企业占比高达7成,「净零永续人才联盟暨净零永续学校」能够协助培育净零生态圈的推动人才,解决产业人才的需求的问题。

台湾化学产业协会理事长陈伟??指出,化学工业要在不增加碳排与污染的前提下,让化学品升级,是目前减碳的瓶颈,而且根据世界经济论坛(WEF)统计,化学工业的碳排量,有逾6成来自上游原料端;而电子业、纺织业各有8、9成的碳排来自上游。因此,减碳不能只有企业单打独斗,透过联盟能汇聚各方解决方案与智慧,强化跨业与跨界的交流,共同寻求技术突破与整合性思考,净零永续学校以减碳实务及技术导向为教学重点,也正是业界迫切需要的,肯定能培养绿领即战力,提升业界能量,以迎接净零永续的挑战。

周怡君举例说明,台湾汽机车业者三阳工业带着上下游供应链厂商一起叁与净零永续学校培训课程,透过课程培养供应商夥伴一致性的净零减碳的知识观念,未来当公司导入碳足迹时,供应链厂商亦能同步跟上脚步,协力提升绿色竞争力。

關鍵字: 净零永续学校  绿领人才  净零碳排  工研院  三阳工业 
相关新闻
HLF高峰会首次移师新竹工研院 吸引全球10大创新生态系代表齐聚台湾
智慧校园 ICT+AI 把关 7-11未来超商X-STORE 8启动
工研院眺??2025特用化学品发展 窥见一线低碳「生」机
工研院携手聚贤研发 开拓农业伴生创电新模式
海委会携手海废标竿企业赴日共创循环经济新契机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文章
» 掌握石墨回收与替代 化解电池断链危机
» SiC MOSFET:意法半导体克服产业挑战的颠覆性技术
» 超越MEMS迎接真正挑战 意法半导体的边缘AI永续发展策略
» 光通讯成长态势明确 讯号完整性一测定江山
» 分众显示与其控制技术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BP77JZO8STACUKZ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