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SmartAuto / 新聞 /
IEK:台灣應尋求凝聚產業發展共識之途
 

【CTIMES/SmartAuto 廖專崇 報導】   2006年07月18日 星期二

瀏覽人次:【2792】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發表2006年7月針對台灣前五百大製造業、服務業與五百位社會意見領袖所做的意見調查,調查中指出未來產業應具備的特質應包括提高國際競爭力、具高附加價值、建立獨特優勢的可能技術、改善國人生活品質以及有助於國家在區域中的發展與地位,目前台灣對社會經濟均衡發展的要求包括經濟成長、社會公義與環境永續等重點,必須找出最佳不對稱的發展構面,而以優質生活代替環境永續發展的無限上綱則更為務實。

在調查中,受訪者對目前台灣各項價值定位的認知與十年後的期望出現部份落差,在國際價值鏈部份,多數人認定目前台灣在整合全球資源部份表現良好,但在2015年卻有部份人認為發展關鍵技術更為重要;在產業驅動引擎部份,實體產品製造是目前多數人認為重要的,但未來有較多人認為軟性知識服務比較重要;創新驅動來源方面,目前國際市場考量的比重遠高於本土需求驅動,在2015年,國際市場考量的比重更是顯著提升,只是目前政府施政的方向並非如此。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主任杜紫宸表示,以上幾個問題點出台灣目前台灣產業發展看法的紛歧,並沒有一個一致性的方向與策略重點。

但要實現願景多數受訪者認為最重要的條件包括溫和的兩岸關係、政策即時反應需求、具備研發科技能力的人才、具國際觀與外語能力的人民以及發達的資通訊設備。在角色定位上,杜紫宸指出,軟性經濟創意者、如美國的產業技術領導者、如北歐國家的生活型態先驅者、如韓國的全球資源整合者,在這四個角色的追求上台灣並沒有明確的發展共識。

因此,杜紫宸也大膽提出五項產業關鍵策略思維與建言,表示應以評價購買力計算及訂立經濟成長目標,重視國民優質生活;以開放策略觀點尋找台灣在「東協加五」區域,也就是東協十國加上中、日、韓、印、台等大亞洲地區之價值定位;擬定多元化產業政策:下游野牧、中游灌食、上游誘捕;為厚植競爭關鍵人力資源,重新檢討移民政策與教育政策;正面強化台商海外投資與國內主力產業之緊密鏈狀連結。

關鍵字: IEK  杜紫宸 
相關新聞
IEK:「零接觸經濟」模式將加速企業數位轉型
「Made by Taiwan」 工研院籲台灣製造轉向價值延伸的思考
聚焦亞洲 IEK發表全球首本亞洲前瞻科技專刊:AI與6G居冠
工研院IEK:2018年台灣製造業產值成長率為3.27%
工研院IEK: Micro LED技術突破關鍵是晶片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關討論
  相關文章
» 打開訊號繼電器的正確方式
» 生成式AI助功率密集的計算應用進化
» 台灣AI關鍵元件的發展現況與佈局
» AI帶來的產業變革與趨勢
» 你能為AI做什麼?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18.118.164.164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