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冠狀病毒疫情帶來意外的氣候副作用而引發熱議,從美國 NASA 與歐洲太空總署最新的衛星影像顯示,在疫情大流行國家的二氧化碳及二氧化氮含量逐漸下降,許多旅遊熱點因為人煙稀少而使得空氣變得乾淨。然而,對於綠色 能源產業來說,全球疫情所造成的供應鏈斷鏈,還有石油價格不斷下降不啻是警訊, 在像美國這樣的主要太陽能市場中,元件供應延誤與停工的壓力無疑是雪上加霜, 並引起大規模裁員的傳聞。
光電協進會(PIDA)指出,主要經濟體都有將綠色能源作為救災與提振產業的策 略,從美國到澳大利亞,均有綠色能源團體敦促以投資於太陽能發電等綠色能源, 以保證廉價的電力供應。國際能源署(IEA)也呼籲各國,不要受到冠狀病毒疫情 與化石燃料跌價影響而錯過了這個能源轉型的「歷史性時機」。
PIDA表示,IEA 相信藉由抵抗疫情大流行這個機會,可以思考如何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的發展,並重新考慮 對化石燃料的補貼。該機構認為當前的油價下跌或許會阻礙能源轉型政策的推動, 畢竟廉價的石頭會降低發展綠能的動機,但反過來說,或許也是逐步取消 4000 億美元的全球化石燃料補貼的好時機。
PIDA進一步表示,根據 IEA 統計,政府推動了全球能源投資的 70%。他認為, 他們應該利用這種動能繼續支持綠色能源(太陽能、風能)與新興的能源(氫、碳捕集與封存),並補充說,國家為私人企業投資提供擔保將有所幫助。對於綠色能源產業來說,整個供應鏈已經感受到了影響,這是因為中國最初的病毒熱點, 同時也是太陽能、風能,以及儲存元件的全球重鎮。
從最近的外電報導來看,太陽能產業的情況好壞參半。雖然中國的太陽能製造商曾表示不認為病毒的影響會延續到下半年,但是印度、韓國,以及其他國家的供應鏈延誤也是不爭的事實。德國與荷蘭、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一樣不能倖免,德國太陽能機構 BSW 敦促聯邦政府延長補助,對於德國太陽能產業來說,政府的補助是過去產業成功的重要因素,也刺激了許多企業的投資。
此時正是政府努力扶植綠色能源的時機,該公司預計在 2030 年將累計裝機容量從 50GW 增至 98GW。正如 IEA 本身指出的那樣, 隨著疫情不斷升溫,石油巨頭的綠色能源承諾也將受到考驗。畢竟油價下跌如果繼續吃掉利潤,企業對能源轉型的重視程度就會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