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與國際印刷大廠日本小森機械公司(Komori)合作,投入下世代觸控面板設備開發後,今年工研院再度與Komori共同發表「One step量產型卷對卷金屬網格」,只要一個印刷步驟(one step),就能完成11.6吋平板電腦使用的觸控面板印製,相較於傳統黃光製成,必僅減少繁複的製程步驟,已大幅降低生產製造成本。
|
/news/2014/08/26/1816245870S.jpg |
目前市面上的手機與平板電腦等觸控面板大多使用ITO薄膜,不過由於其材料本身的限制,市場也不斷在尋找替代方案,其中就屬金屬網格與奈米銀線技術較為成熟,也獲得市場最多的關注。不過,工研院電子與光電研究所所長劉軍廷表示,奈米銀線為了維持透光率,以致片電阻太高,難以用於大尺寸的觸控面板上,此外其良率和供應鏈目前的狀況也不明。相較之下,金屬網格符合超薄、窄邊框、低成本、簡單製程觸控產品發展趨勢,並且可應用於大尺寸的觸控面板。
不過在金屬網格製程中,傳統的黃光蝕刻製程不僅成本高昂且步驟繁複,為此工研院與Komori合作開發出卷對卷金屬網格,簡化了黃光製程地個步驟,可同時印刷、以one-step即可完成兩種不同的線寬,且最小線寬可達到5um,劉軍廷指出,5μm僅為頭髮的二十分之一,已超越人眼可辨識的範圍,在平板或手機當中不會察覺,因此可囊括中高低階市場。
除此之外,此卷對卷製程成本低、將材料使用率從5%大幅提高至95%,且可立即量產,劉軍廷表示,以一萬平方米來計算,在黃光製程設備已經攤提完的情況下,採用卷對卷金屬網格的總生產投資成本將可以下降50%以上。目前包含群創、宸鴻等觸控面板廠已開始計畫導入此技術,預計將會開始小批量產。而此次在Touch Taiwan中展出的觸控面板模組更從3.5吋提升到11.6吋,在良率、生產速率及機台操作時間等項目均更接近量產規格,劉軍廷表示,目前也正著手研發20吋以上的觸控面板,預計將會應用在AIO或車載等領域。
除了觸控廠商之外,此次的合作計畫也整合上游供應鏈廠商的力量,包括材料、基板、驅動IC等廠商也都參與其中,劉軍廷認為,這將讓台灣相關的廠商可領先競爭對手一年左右的時間。而卷對卷技術的應用將不只在觸控領域,包含軟性電路板、太陽能板、OLED照明、bio-sensor等應用領域都能夠使用卷對卷技術,劉軍廷指出,卷對卷將會是未來的技術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