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造者運動的浪潮不僅僅在玩家或創業圈中發酵,在教育上也處處可以看到Maker希望透過自己的手,讓更多人能夠接觸科技,例如OLPC、Kano或者是台灣本土的Banana Pi,這些都是針對小孩或者程式設計的初學者所使用,特別是在偏鄉教育上,經常面臨資源不足而延伸出數位落差的情況。
|
洪博士用一個小Box、連上鍵盤、接上投影機,就能當電腦來使用了。 |
Banana Pi是由鴻海主導研發,並在大陸生產的開發版,其定位與Raspberry Pi類似,以開源的精神以及低價的硬體,讓更多孩子能夠學習程式科技,降低科技門檻。因此,考慮偏鄉資源不足的問題,在Banana Pi中也有許多因應的設計,例如Banana Pi可以透過SD卡簡便的更換作業系統,如Ubuntu Linux,Raspbian O、Android或Firefox等。其開發者洪宗勝博士希望利用這一個小Box(Banana Pi)來翻轉世界、翻轉教育。
對於Maker而言,洪宗勝博士表示,Banana Pi這一類的開源硬體的開發平台並不陌生,但是相較於Ardunio或Raspberry Pi,Banana Pi雖價格較高,但功能也更強大,能作為控制器使用。更重要的是,Banana Pi擁有全中文的參考平台,這對於偏鄉小孩而言,有著很大的助益。為了推廣這個小盒子的大夢想,洪宗勝博士也將加入富昌開放原始碼文化發展與推廣基金會,針對Banana Pi做產品推廣。
近幾年來,Maker在全球掀起一股熱潮,並且影響了產業界。對此,洪宗勝博士拋出一個問題- What will you make?很多人的答案是Make for fun,但洪宗勝博士表示,這還不夠。他指出,Maker能做的,不全然只是小確幸,而是可以試著去改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