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最新动态
产业快讯
CTIMES / 文章 /
慧荣科技总经理苟嘉章:超越市场 才能快速成长
 

【作者: 王岫晨】2006年10月04日 星期三

浏览人次:【6404】

本社社长黄俊义(以下简称黄):慧荣科技专为储存媒体及消费性电子产品提供各种低耗电、高效能与高相容性之解决方案。可否请您介绍慧荣在经营上之策略与优势?


慧荣科技总经理苟嘉章(以下简称苟):慧荣科技是提供完整产品相容性、高效能与低耗电之半导体解决方案专业晶片设计、开发与销售公司,应用在多媒体消费性电子产品为大宗,产品线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用于可携式储存媒体控制晶片,如各种小型快闪记忆卡控制晶片)与USB2.0快闪记忆体控制晶片,另一类是用于数位多媒体设备之整合单晶片,如MP3控制晶片、可携式绘图处理器及影像处理控制晶片等。


《图一 慧荣科技总经理苟嘉章》
《图一 慧荣科技总经理苟嘉章》

目前慧荣是市场上主要的SD/MMC记忆卡控制晶片与USB2.0快闪记忆体控制晶片之供应商,由于较早投入有关快闪记忆体控制晶片之开发,并花相当多的心血于各式终端产品之相容性验证与测试,所以是目前市场上产品相容性最高之SD/MMC控制晶片。


慧荣的经营策略,是专精于主要的产品线上,并利用这些主要产品来扩展其他产品线。例如慧荣跨足MP3市场,就是利用本身NAND Flash的技术与Know-How切入MP3市场,借此带给客户更多附加价值,而这正是慧荣持续发展的行销策略。


除了持续扩增产品线宽度之外,慧荣也会持续扩展市场以及占有率,因此慧荣不但随着市场而成长,也将超越市场加速成长。因为慧荣是市场上主要的控制晶片领导厂商,因此可以更拉近与客户间的关系,还能比其他控制晶片设计商更早导入新一代产品的开发与应用。而以上正是慧荣在产品开发与应用上之主要经营策略与竞争优势。


黄:慧荣在快闪记忆卡控制晶片市场上深耕多年。当初为何会选择往此一领域发展?


苟:快闪记忆卡市场因为手机的带动而蓬勃发展。目前约有20~25%的手机提供了插卡功能,未来更可能会超过五成。除了手机之外,嵌入式的应用也越来越重要。由于手机外型越来越轻薄,无法提供附加的记忆卡插槽,因此这些手机便需要内建记忆体。目前已有厂商将控制晶片与NAND Flash整合在薄薄的BGA封装之中,如此便可直接置放于手机电路板上,因为未来手机将会内建大容量NAND Flash,而控制晶片也将扮演重要角色。以此来看,控制晶片除了目前在插卡式的数位相机或手机等产品的应用之外,未来更将随着手机嵌入式应用以及其他嵌入式消费产品市场飞黄腾达。


慧荣是由美国的Silicon Motion与台湾的慧亚科技于2002年合并成立。慧荣在成立初期,着眼于快闪记忆卡的快速发展,因此将主要的设计与研发资源投入此一领域,更与美国、日本的主力厂商及OEM顾客进行技术性的交流,在成立初期成功转型,除了技术上的突破之外,更搭上了SD/MMC记忆卡市场起飞的顺风车。


由于慧荣是由两家公司所合并,因此合并初期在工作态度与文化上颇有差异。而最困难的便是克服文化上的差异,必须能够摒除双方的戒心,并找出共同努力的方向。虽然整合过程非常辛苦,但是当所有员工看到了清楚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看好的经营模式之后,大家就会团结一致。慧荣也非常庆幸当初选对了发展方向,配合既有的技术、Know-How、市场行销手碗,以及策略伙伴的合作而快速发展。


黄:您对于快闪记忆卡市场的前景看法如何?慧荣又将在此领域扮演什么角色?


苟:在快闪记忆卡领域上,慧荣背负着不同于其他IC设计商的使命,就是除了跟着产业界成长之外,也协助新兴的记忆卡开发业者将产品更快速导入市场,因为许多竞争厂商,尽管拥有再多技术,但缺少控制晶片一样无法进入市场。因此慧荣正积极协助这些制造商,在技术上相互学习以便能快速将产品导入量产,这正是慧荣的价值所在。


快闪记忆卡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而慧荣的顾客群非常广大,配合不同的顾客慧荣也有不同的发展策略。另外,许多小型厂商利用低价策略以求快速导入市场,但慧荣认为整体附加价值与完整解决方案才是更为重要的一环。因为除了注重价格之外,产品稳定性与品质都必须在一定水准之上。而效能与延伸性以及将来的发展性,以及各种不同的应用包括安全与网路连结等都必须考量在内。记忆卡产品的体积虽小,在开发的过程中却需要庞大专业人力与资源的投入,此市场之高门槛正是为什么规模够大的厂商,也不一定能够跨足记忆卡市场之原因,且一但跨入此领域,又得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黄:快闪记忆卡市场竞争激烈,慧荣在此有何生存之道?


苟:有些快闪记忆卡制造商,产品制造完成之后,无法分辨产品是否有瑕疵,因此慧荣也为这些厂商设计测试器,让厂商能判别产品优劣,并分析良率及错误原因,以了解出问题的环节所在,整个过程都需要许多不同的专业人才来为客户服务,因此完整性的客户服务机制因应而生。例如当产品在终端用户方面出了问题,可以利用下载软体到使用者的记忆卡上来改正错误或更新功能,如此除了可以降低相容性问题之外,客户的退货数量也可大量减少,避免造成更庞大的损失。因此,完整服务链的提供,比起价格的竞争更为重要。


许多快闪记忆卡都发展出各自的安全规格,例如Secure MMC以及SD卡等安全标准等。目前慧荣也特别为部分客户开发专属的安全性规格,包括一些数位内容的下载服务等,此外,慧荣也可依据客户的需要研发不同的软体来搭配。除了带动消费市场需求之外,诸如内容的预先下载(content preload)应用,也就是预先把所需内容下载到快闪记忆卡之中,并应用​​于日常生活上,这样的应用模式预期能带动更多快闪记忆卡的需求。


黄:慧荣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亚洲IC设计公司,请问这为慧荣带来了哪些优势?


苟:慧荣有很多年轻的工程师,行销与FAE人才,这些人才在台湾传统的经营模式之下,能发挥的舞台空间不太。慧荣是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亚洲IC设计公司,当初曾带给华尔街的分析师一股震撼,目前也让慧荣的年轻工程师能够快速拥抱全球知名的大客户,得到更快的磨练与成长。这例子其实也正说明,台湾的确拥有很多人才,然而许多厂商的行销模式都是拥抱单一大型客户,因此业绩的好坏也随着该客户而起伏。而当拥有了国际性的大舞台之后,便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员工拥有较大的视野,思考与成熟度也将更为宽广。


黄:台湾为全球第二大IC设计中心,您对于台湾IC设计的前景看法为何?是否鼓励年轻工程师前往美国寻求发展?


苟:其实过去台湾的教学单位的确训练出很好的人才,且学校与产业的脉动也密切结合。但目前较令人担忧的,就是台湾目前的大学数量过多,尽管训练出的人才数量提高,但质量却相对下降。与过去​​相比,尽管金字塔顶层5~10%的顶尖研发人才依然存在,然而再往下层便是通才,符合高科技产业发展所需素质的数量远远不足,改进的方法是需要政府能积极提升教育的品质。反观中国,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因此其所训练出高素质的高科技人才数量相对也提高不少。然而中国的教学单位在训练的过程中缺乏与产业界系统性的结合,因此尽管中国半导体产业进入高度发展期,与学校单位的衔接发展却不蒙其利。但只要有好的人才来带领这些人进行研发,爆发力便非常惊人。所以台湾如果能够在人才的结构上进行调整,不仅高科技人才充足,素质也将大幅提高。


我认为改进的方式,不外乎资源的善用。目前台湾许多大学都具备SoC实验室,然而是否真有这么多实验需求呢,因此许多问题可能出在师资与设备没有妥善的分配与运用。另外台湾许多工程师的创业精神都被员工分红制度给破坏掉了,因为许多新兴公司以微薄资本上市,再利用员工分红制度以求赚钱,这已经不再是经营公司的正确理念,也不符合股东的期待与员工的培育精神,这种制度正是人才浪费的元凶,因为许多工程师纷纷前往规模小的公司,分散而不集中,大大降低了研发的效益。这些人力资源若整合集中,往往可以成为强而有力的研发团队,因为台湾研发人才与经验其实并不输给欧美大厂,只是运用的层面与行销方面之考量不同而造成研发效益大打折扣。若IC设计公司在发展初期便能注重整体行销策略与国际视野的培养,不再只是复制相同的技术与产品,如此整体产业的前景将非常令人期待。


黄:比较美、中、台三地的IC设计产业,您有何独到见解?这三地人力资源之差异为何?


苟:慧荣在中国地区主要发展以软体为主。因为IC的开发设计已经不是难题,而能够产生区别的,就在于软体。在台湾很缺乏足够的韧体与软体人才,由于对岸的人力资源丰富,因此慧荣在中国便以培育软体人才为主。


美国公司的制度非常健全,不仅有完善的法律规定,也有良好的创业机制。一家新公司的成立需要经过很多的试链过程,而美国公司注重的是过程的完整与制度的建立,因而每位员工也都将经过这样过程的洗礼。但美国公司的分工非常精细,因此不容易看到通才,换句话说,研发人员可能不懂市场行销、也不懂顾客关系。而台湾在这一个环节则非常活用,所以研发人员都拥有自身的见解与看法,对于行销、顾客与市场时机等都有一番高见。这是优点,但也是缺点。当研发人员有了自己的见解,常常就会有冲突的产生,例如研发人员若主导产品,PM又该位居何种角色?近年来台湾一些具备规模的厂商陆续建立了制度,研发人员的通才能力大幅提升。台湾的优势在于便捷的媒体资讯与近距离的客户接触。除了密切的联系,也能清楚市场的竞争和整体运作状况。但在制度的尊重方面,就成了强者声音也大声的状况,且成了主导市场的主要势力。


目前中国许多科技公司已经有健全的分工制度,例如专业的研发、行销与业务人员,这样的分工让IC设计公司达到平衡,可同时尊重研发、产品、行销与业务各方面的专业意见,并突显公司的完整性与重要性。


新兴的IC设计公司必须经过市场的一番磨练与洗礼,毕竟IC设计公司只想赚钱是不行的。而台湾虽然人才济济,股票分红制度却让很多人往钱看,浪费了很多人才,却忽略了公司的永续经营。我认为许多体制不佳的IC设计公司经过这一波市场景气的洗礼后会渐渐遭到淘汰,这样的状况目前在中国也很常见。中国拥有众多高素质人才,却欠缺产业界的磨练。如果学校与产业界能有良好的发展配合机制,这些高素质的人才在踏出校园之后,马上可以衔接进入产业界服务,可大幅减短所需的学习时间。


以同等学历而言,中国的人才素质平均要比台湾好,他们的基础软硬体技术能力都相当不错,只要配合适当的引导与带领,爆发力将会相当惊人。因此台湾厂商也可善用中国资源的人才资源。除了语言与文化差异性非常小,其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非常优异,因此在与印度市场相较之下,许多厂商仍然愿意到更具优势中国觅才。


(整理\王岫晨;摄影\许世颖)


相关文章
高效轴承支持洁净永续生产
当工业4.0碰到AI
运用嵌入式视觉实现咖啡AI选豆
热泵背後的技术:智慧功率模组
自动测试设备系统中的元件电源设计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
相关讨论
  相关新闻
» 默克将收购Unity-SC 强化其在AI半导体领域的产品?合
» 恩智浦获汽车连接联盟认证 加速数位汽车钥匙发展
» Ansys携手Supermicro与NVIDIA 以统包式硬体提供多物理模拟解决方案
» 从运动员到开发者 英特尔以开放AI系统解决真实世界挑战
» 英特尔为奥运提供基於AI平台的创新应用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1.HK87S3VUBH8STACUKF
地址:台北数位产业园区(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区承德路三段287-2号A栋204室
电话 (02)2585-5526 #0 转接至总机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