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最新動態
產業快訊
CTIMES / 文章 /
以科技而得到便利也要以科技來防範災難
各種工具應以利用厚生為原則 不能破壞相互間的和諧與平衡

【作者: 編輯部】   2001年10月05日 星期五

瀏覽人次:【2948】

台灣這十幾年來,正逢全球處於科技昌盛的時代,因為掌握了製造及管理的優勢,並順應了產業發展的大趨勢,在資訊、電子等高科技領域,打下了一大片江山,隨之而來的就是誘人的利潤與財富,因而造就了為數不少且身價不凡的「電子新貴」。


「科技」確實讓台灣在上個世紀末,嘗到了甜頭,也出盡了風頭。台灣生產了各式各樣的科技產品,銷往全世界各地,除了賺進了大把大把的鈔票,在全球高科技產業分工下扮演重要的角色,更直接促進了全球科技文明的發展。要論功勞,台灣的貢獻比起其他歐美日等先進國家,實不遑多讓。


然而,諷刺的是,列為科技產品製造大國的台灣,卻在科技產品或觀念的運用上顯得「力不從心,捉襟見肘」。就拿這次號稱百年來首見的「納莉」颱風為例,無論是政府或民間都少看到有利用科技的優勢與便利來減少災害與損失的措施。這次納莉颱風雖然挾雨量大、行蹤詭異,然而並非如地震般讓人無從防起,之所以造成重創,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能善用科技,再加上自以為「科技萬能」的傲慢心態,才會造成一發不可收拾的結果。所謂「水能載舟,也能覆舟」,其實說穿了,就是我們未能善用科技防範於先,亦未能善用科技救災於後。


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科技」,可約化為二種概念,一個是「精確」,另一個則是「快速」。精確科技的應用可以預先推估風勢大小及雨量多寡,據此官員即可決斷必要的防範措施;而當災害產生時,更應動員有效之科技器機具,即時搶救或修護。而高科技通訊設備,更應發揮快速的資訊收集與處理,雖決策於千里外,卻更能掌握控管。然而,我們最需要精確資訊、與時間賽跑的緊急救災體系,長久以來,卻因循保守,防災猶且不足,更不必談救難了!


反觀,911恐怖攻擊事件的受難者美國,其之所以在「驚慌失亂」中,能在極短幾天內安撫住民心,布希總統並獲得壓倒性的「主戰」民氣,應歸力於美國人善用科技所帶來的結果。利用高科技通訊網絡,在獲取情報並分析後,美國總統在第一時間可以疏散白宮官員,可以停止所有班機起飛,欄截可疑民航機,甚至布希可以在空軍一號上面掌控全局;而滿目瘡痍的紐約市災後救難、調兵遣將準備緝凶、集結物資、外交斡旋等千頭萬緒事務,截至目前為止,美國人也都表現出令人佩服的章法與步驟。這種種的背景,實在都是受惠於高度的科技運用。


台灣不僅有聞名於世的高科技產業基礎,更有傲人的製造與管理能力,理論上,以台灣相對單純的人文地理環境,要規劃一套以高科技為後援基礎的災難應變系統與機制,應屬不難。台灣幾乎每年都會遭受颱風與地震的威脅,除非政府當局漠視民命,否則早該建立起來的防範體系,實在不能再延宕蹉跎。台灣人能利用科技賺大錢,更要懂得利用科技防範災難,以保住身家性命!


相關文章
以馬達控制器ROS1驅動程式實現機器人作業系統
推動未來車用技術發展
節流:電源管理的便利效能
開源:再生能源與永續經營
從能源、電網到智慧電網
相關討論
  相關新聞
» CTIMES X MIC所長洪春暉:剖析2025關鍵趨勢與挑戰
» 強化自主供應鏈 歐盟13億歐元支持義大利先進封裝廠
» 持續推動晶片自造 美商務部撥67.5億美元予三星、德儀及艾克爾
» 意法半導體生物感測創新技術進化下一代穿戴式個人醫療健身裝置
» 迎戰CES 2025新創國家隊成軍 國科會TTA領科研新創赴美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v3.20.2048.3.145.202.60
地址:台北數位產業園區(digiBlock Taipei) 103台北市大同區承德路三段287-2號A棟204室
電話 (02)2585-5526 #0 轉接至總機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